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蘇軾的詩詞為何229次提到弟弟“子由”?丨蘇軾寵弟極簡史

前幾日

清華附小的一群小學生

通過大資料整理

發現蘇軾詩詞中

出現頻次最高的詞語

竟是蘇軾的弟弟“子由”二字

說實話, 論兄弟關係

歷史上可以與其比肩的

如果不算潘粵明和潘粵暗兩兄弟

或許只有海爾兄弟了

想起來現實中潘粵明沒有一個親弟弟, 覺得現實好殘酷

成人版海爾兄弟, 未成年請自動遮罩此圖

提起蘇軾

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即使沒上過幾天學的人

也可以順口謅來

這首詩就是寫給他弟的

詞的前面有寫作該詞的時間緣由:丙辰中秋, 歡飲達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懷子由。

所以王菲的這首《明月幾時有》是歌頌親情的?

壹 “三白”兄弟情

當事人蘇軾談到和弟弟的關係

對朋友劉貢父說:

那年我和弟弟在外準備考試

每天就吃“三白”

你們都不知道有多好吃

反正我吃過後

不覺得世間的八珍有啥好的

朋友就問

“三白”是啥啊?

蘇軾答道

一撮鹽、一碟生蘿蔔、一盎飯

“日享三白, 食之甚美, 不覆信世間有八珍也。 ”

這時朋友睜大了眼睛看著蘇軾

再摸摸他額頭

又掐掐自己肉

不發燒也沒做夢啊

弱弱地心想:好吃在哪啊?

你們這群庸俗的人

吃飯最重要的難道不是和誰一起吃嗎

難道是飯菜本身嗎?

我們吃貨認為:吃什麼更重要!

貳 離別

要談及兄弟二人感情

就要從他們的第一次分別說起

西元1061年 嘉祐六年

蘇軾去陝西一地方去做官

蘇轍因直言受王安石集團打擊

選擇留京侍父

這次分別是兩個人

從小到大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分離

王安石像, 蘇氏兄弟非變法派, 王安石集團掌權之時, 對蘇轍進行“打擊報復”

當時已是冬天

蘇轍一直送哥哥到鄭州西門

兩人依依不捨 不舍依依後

蘇軾望著蘇轍遠去的背影

不禁神情恍惚

千言萬語湧上心頭

於馬上寫下了著名的

《辛醜十一月九日,既與子由別

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其中兩聯:

登高回首坡壟隔,但見烏帽出覆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感人至深

蘇軾像

兩個人第一次跟著父親離開老家眉縣

趕往汴京的路上

就養成了寫唱和詩的習慣

【名詞解釋】唱和詩:唱和詩是古代詩人相互間應答酬謝所作的詩詞。二蘇在唱和詩上更有發展。

蘇轍像

這次分別後

唱和詩的使用更加頻繁

蘇軾離開沒有幾個月

兄弟兩人就用唱和詩

煲起了電話粥

哥哥寫給弟弟:

今年二月啊

哥哥接到命令去屬縣辦公

十三日出去的 去了四個縣

完事之後 去了太平宮

晚上在南溪溪堂打的地鋪

又去看了大秦寺、延生觀、仙遊潭

十九號回來的

最喜歡泉鳴洞了

對了,還第一次嘗了嘗白雪入喉的感覺呢

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滅決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寶雞、虢、郿、盩庢四縣。既畢事,因朝謁太平宮,而宿於南溪溪堂,遂並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遊潭。十九日乃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

第一次見雪的南方人,鑒定完畢。

弟弟回信說

我最近也去耍了一些地方

景色也還不錯

雖然這次沒能和哥哥一起來

不過我相信

以後有的是機會哦

到時候

我們白天穿鞋連袂出去

晚上同床和衣而眠

想想就激動

原詩:今遊雖不與,後會豈無由。晝出同穿履,宵眠共覆裘。弟兄真欲爾,朋好定誰儔。試寫長篇調,何人肯見酬。——《次韻子瞻減降諸縣囚徒事畢登覽》

後蘇軾又事無巨細地

講述自己近況

如自己跑去遊普門寺,想弟弟,寫首詩

《壬寅重九,不預會,獨遊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

如九月二十日下雪,“懷子由”,寫兩首詩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如某日生病了,外面還下雪了

無聊,想弟弟,寫首五百言的詩

《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

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

只有你 懂得我 就像被困住的野獸 在摩天大樓 渴求 子由~

所以諸位

今天我們有幸可以知道當年

蘇大文豪某段時間幹了什麼

全賴他對弟弟的寵愛

三 約定與訣別

當年蘇氏兄弟二人在外備考

某天翻開課外習題 看到一首

韋應物的《與元常全真二生》

其中有“安知風雨夜,複此對床眠”一句

兩人很是感慨

遂立下盟約

他日不要貪戀高官厚祿

一定早日引退

共為閒居之樂

這一約定

成為貫徹兩人唱和詩的重要主題

如“烏台詩案”中

蘇軾以為自己命數不長

就留下了一首訣別詩(絕命詩)

寫給蘇轍

詩中先是誇耀當今聖上英明

後又遺憾與弟弟

“夜雨對床”的約定不能兌現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藏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予以事系禦史台獄,禦史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二首》

這首詩本來是蘇軾讓獄卒

轉交給蘇轍的

但卻被宋神宗看到了

神宗很是感動

動了惻隱之心才沒有殺掉蘇軾

後來多方營救

才免於一死

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後弟弟帶蘇軾家眷前往黃州

蘇軾去迎接

此時寫給弟弟的詩

已然有看透世間名利

“早晚青山映黃髮,相看萬事一時休。”

——《今年正月十四日,與子由別于陳州,五月,子由複至齊安,以詩迎之》

蘇轍的回復也透著一種

淡泊名利,及時行休的態度

“從此莫言身外事,功名畢竟不如休。”

——《在磁湖滯留二日,寄子瞻詩》

肆 閒情志趣

除了想念之外

兩個人也會寫一些有趣的日常

如兩人分開後第三年

蘇轍寫詩和哥哥講起自己種菜的事情

詩名就叫做《種菜》

弟弟說

哥 我種菜了

可是老不下雨 長不起來

久種春蔬早不生,園中汲水亂瓶罌。

菘葵經火未出土,僮僕何朝飽食羹。

強有人功趨節令,悵無甘雨困耘耕。

家居閒暇厭長日,欲看年華上菜莖。

——《種菜》

哥哥用自己境遇作為回答

我這裡春筍雖然發芽

但還不能吃

去年的醃菜都長毛了

但是為兄把野薺菜挖來吃

吃得也很快樂嘛

所以就不要悲歎了

新春階下筍芽生,廚裡霜虀倒舊罌。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園無雨潤何須歎,身與時違合退耕。

欲看年華自有處,鬢間秋色兩三莖。

——《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生》

現代人就不怕種菜沒水,就怕隔壁老王來偷菜

也有回憶了四川老家的風俗的

如蘇軾寫的一首以“饋歲”主題的詩

弟弟啊 你記得嗎

咱們老家那裡過春節

時興送人東西

叫做“饋歲”

有錢人家用那麼大盤子裝鯉魚

用籠子裝一對兔子送別人

奢侈得很呢

窮人家過年就不一樣

只能拿著自己家餅兒、糕兒送別人

但是禮輕情義重啊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

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

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

置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

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

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裡巷佳節過。

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饋歲》

蘇轍說:

是啊,是啊,這事我也記得

咱們老家的人還特講究

寧願自己不吃

也要準備東西送給別人呢

鄉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東鄰遺西舍,迭出如蟻磨。

寧我不飲食,無爾相咎過。

相從慶新春,顏色買愉和。

——《次韻子瞻記歲暮鄉俗三首》之《饋歲》(節選)

東坡先生聽聞弟弟日漸消瘦

很風趣寫詩給弟弟

講自己在海南的見聞

當地人幾乎頓頓吃山芋

有時候吃熏老鼠和燒蝙蝠

以前哥哥啊

聽到有人蘸著蜜吃初生的老鼠

覺得噁心得不得了

最近呢

也稍微能接受蛤蟆蝦子一類的

想起京城的日子簡直奢侈

不過這樣也好

省了有將軍肚

被別人說咱壞話

“燒蝙蝠”,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而且他告訴子由說

消瘦未必不是好事

有朝一日我們兄弟相見

看著對方都成了清臒的仙人

騎上黃鵠就可以回故鄉了

(注:黃鵠,一種鳥,據說騎上可以升仙)

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

土人頓頓食署芋,薦以薰鼠燒蝙蝠。

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

十年京國厭肥羜,日日烝花壓紅玉。

従來此腹負將軍,今者固宜安脫粟。

(俗諺雲:大將軍食飽捫腹而歎曰:我不負汝。左右曰:將軍固不負此腹,此腹負將軍,未嘗出少智慮也。)

人言天下無正味,蝍蛆未遽賢麋鹿。

海康別駕複何為,帽寬頻落驚僮僕。

相看會作兩臞仙,還鄉定可騎黃鵠。

——《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

【注釋】:這裡的將軍肚,不是現在的將軍肚。俗諺中說,大將軍吃飽了,撫摸著肚子說,我可對得起你啊。旁邊的侍從說,將軍是對得起您這肚子了,但是這肚子對不起將軍您啊,有如此肚量,卻毫無智謀,這不是對不起您嗎?蘇軾這裡說自己沒有此腹負將軍,隱喻自己不會被人抓住把柄,遭人誹謗。

弟弟同樣豁達

說你比我苦多了

我這一身皮囊

所在即所安了

你別回來時候

瘦的跟我一樣

咱倆就都跟騎的那黃鵠似的了

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長須同一僕。此身所至即所安,莫同歸期兩黃鵠。

——《子瞻聞瘦以詩見寄次韻》(節選)

新媒體編輯 李凡宗 校對:陸愛英

參考資料:

趙曉星,論蘇轍、蘇軾唱和詩

黃瑩,蘇軾蘇轍兄弟唱和詩研究

梁益萍 ,蘇軾蘇轍的兄弟之情及對蘇軾文學創作的影響

兩人依依不捨 不舍依依後

蘇軾望著蘇轍遠去的背影

不禁神情恍惚

千言萬語湧上心頭

於馬上寫下了著名的

《辛醜十一月九日,既與子由別

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其中兩聯:

登高回首坡壟隔,但見烏帽出覆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感人至深

蘇軾像

兩個人第一次跟著父親離開老家眉縣

趕往汴京的路上

就養成了寫唱和詩的習慣

【名詞解釋】唱和詩:唱和詩是古代詩人相互間應答酬謝所作的詩詞。二蘇在唱和詩上更有發展。

蘇轍像

這次分別後

唱和詩的使用更加頻繁

蘇軾離開沒有幾個月

兄弟兩人就用唱和詩

煲起了電話粥

哥哥寫給弟弟:

今年二月啊

哥哥接到命令去屬縣辦公

十三日出去的 去了四個縣

完事之後 去了太平宮

晚上在南溪溪堂打的地鋪

又去看了大秦寺、延生觀、仙遊潭

十九號回來的

最喜歡泉鳴洞了

對了,還第一次嘗了嘗白雪入喉的感覺呢

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滅決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寶雞、虢、郿、盩庢四縣。既畢事,因朝謁太平宮,而宿於南溪溪堂,遂並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遊潭。十九日乃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

第一次見雪的南方人,鑒定完畢。

弟弟回信說

我最近也去耍了一些地方

景色也還不錯

雖然這次沒能和哥哥一起來

不過我相信

以後有的是機會哦

到時候

我們白天穿鞋連袂出去

晚上同床和衣而眠

想想就激動

原詩:今遊雖不與,後會豈無由。晝出同穿履,宵眠共覆裘。弟兄真欲爾,朋好定誰儔。試寫長篇調,何人肯見酬。——《次韻子瞻減降諸縣囚徒事畢登覽》

後蘇軾又事無巨細地

講述自己近況

如自己跑去遊普門寺,想弟弟,寫首詩

《壬寅重九,不預會,獨遊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

如九月二十日下雪,“懷子由”,寫兩首詩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如某日生病了,外面還下雪了

無聊,想弟弟,寫首五百言的詩

《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

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

只有你 懂得我 就像被困住的野獸 在摩天大樓 渴求 子由~

所以諸位

今天我們有幸可以知道當年

蘇大文豪某段時間幹了什麼

全賴他對弟弟的寵愛

三 約定與訣別

當年蘇氏兄弟二人在外備考

某天翻開課外習題 看到一首

韋應物的《與元常全真二生》

其中有“安知風雨夜,複此對床眠”一句

兩人很是感慨

遂立下盟約

他日不要貪戀高官厚祿

一定早日引退

共為閒居之樂

這一約定

成為貫徹兩人唱和詩的重要主題

如“烏台詩案”中

蘇軾以為自己命數不長

就留下了一首訣別詩(絕命詩)

寫給蘇轍

詩中先是誇耀當今聖上英明

後又遺憾與弟弟

“夜雨對床”的約定不能兌現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藏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予以事系禦史台獄,禦史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二首》

這首詩本來是蘇軾讓獄卒

轉交給蘇轍的

但卻被宋神宗看到了

神宗很是感動

動了惻隱之心才沒有殺掉蘇軾

後來多方營救

才免於一死

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後弟弟帶蘇軾家眷前往黃州

蘇軾去迎接

此時寫給弟弟的詩

已然有看透世間名利

“早晚青山映黃髮,相看萬事一時休。”

——《今年正月十四日,與子由別于陳州,五月,子由複至齊安,以詩迎之》

蘇轍的回復也透著一種

淡泊名利,及時行休的態度

“從此莫言身外事,功名畢竟不如休。”

——《在磁湖滯留二日,寄子瞻詩》

肆 閒情志趣

除了想念之外

兩個人也會寫一些有趣的日常

如兩人分開後第三年

蘇轍寫詩和哥哥講起自己種菜的事情

詩名就叫做《種菜》

弟弟說

哥 我種菜了

可是老不下雨 長不起來

久種春蔬早不生,園中汲水亂瓶罌。

菘葵經火未出土,僮僕何朝飽食羹。

強有人功趨節令,悵無甘雨困耘耕。

家居閒暇厭長日,欲看年華上菜莖。

——《種菜》

哥哥用自己境遇作為回答

我這裡春筍雖然發芽

但還不能吃

去年的醃菜都長毛了

但是為兄把野薺菜挖來吃

吃得也很快樂嘛

所以就不要悲歎了

新春階下筍芽生,廚裡霜虀倒舊罌。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園無雨潤何須歎,身與時違合退耕。

欲看年華自有處,鬢間秋色兩三莖。

——《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生》

現代人就不怕種菜沒水,就怕隔壁老王來偷菜

也有回憶了四川老家的風俗的

如蘇軾寫的一首以“饋歲”主題的詩

弟弟啊 你記得嗎

咱們老家那裡過春節

時興送人東西

叫做“饋歲”

有錢人家用那麼大盤子裝鯉魚

用籠子裝一對兔子送別人

奢侈得很呢

窮人家過年就不一樣

只能拿著自己家餅兒、糕兒送別人

但是禮輕情義重啊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

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

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

置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

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

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裡巷佳節過。

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饋歲》

蘇轍說:

是啊,是啊,這事我也記得

咱們老家的人還特講究

寧願自己不吃

也要準備東西送給別人呢

鄉人慕古俗,酬酢等四坐。

東鄰遺西舍,迭出如蟻磨。

寧我不飲食,無爾相咎過。

相從慶新春,顏色買愉和。

——《次韻子瞻記歲暮鄉俗三首》之《饋歲》(節選)

東坡先生聽聞弟弟日漸消瘦

很風趣寫詩給弟弟

講自己在海南的見聞

當地人幾乎頓頓吃山芋

有時候吃熏老鼠和燒蝙蝠

以前哥哥啊

聽到有人蘸著蜜吃初生的老鼠

覺得噁心得不得了

最近呢

也稍微能接受蛤蟆蝦子一類的

想起京城的日子簡直奢侈

不過這樣也好

省了有將軍肚

被別人說咱壞話

“燒蝙蝠”,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而且他告訴子由說

消瘦未必不是好事

有朝一日我們兄弟相見

看著對方都成了清臒的仙人

騎上黃鵠就可以回故鄉了

(注:黃鵠,一種鳥,據說騎上可以升仙)

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

土人頓頓食署芋,薦以薰鼠燒蝙蝠。

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

十年京國厭肥羜,日日烝花壓紅玉。

従來此腹負將軍,今者固宜安脫粟。

(俗諺雲:大將軍食飽捫腹而歎曰:我不負汝。左右曰:將軍固不負此腹,此腹負將軍,未嘗出少智慮也。)

人言天下無正味,蝍蛆未遽賢麋鹿。

海康別駕複何為,帽寬頻落驚僮僕。

相看會作兩臞仙,還鄉定可騎黃鵠。

——《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

【注釋】:這裡的將軍肚,不是現在的將軍肚。俗諺中說,大將軍吃飽了,撫摸著肚子說,我可對得起你啊。旁邊的侍從說,將軍是對得起您這肚子了,但是這肚子對不起將軍您啊,有如此肚量,卻毫無智謀,這不是對不起您嗎?蘇軾這裡說自己沒有此腹負將軍,隱喻自己不會被人抓住把柄,遭人誹謗。

弟弟同樣豁達

說你比我苦多了

我這一身皮囊

所在即所安了

你別回來時候

瘦的跟我一樣

咱倆就都跟騎的那黃鵠似的了

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長須同一僕。此身所至即所安,莫同歸期兩黃鵠。

——《子瞻聞瘦以詩見寄次韻》(節選)

新媒體編輯 李凡宗 校對:陸愛英

參考資料:

趙曉星,論蘇轍、蘇軾唱和詩

黃瑩,蘇軾蘇轍兄弟唱和詩研究

梁益萍 ,蘇軾蘇轍的兄弟之情及對蘇軾文學創作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