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小知識|自打我開鍋以來

京城天氣轉冷了, 而且是根本不給你任何穿秋褲的時間, 就把你那貼膘的節奏打的亂亂的。 這個時候最盼望兩件事, 一個是睡懶覺, 一個是吃火鍋。

吃了這麼多年的火鍋, 筒子們, 你們真的瞭解火鍋文化麼?

火鍋擁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民眾基礎, 是一種平民化、大眾化的烹飪手段, 採用“煮”這一單一的烹飪手段來處理不同的食物原料, 在具有食物多樣性的同時, 吃貨還可以選擇重口味和清淡口味, 因而火鍋具有包容性。 常吃火鍋的人一般對火鍋具有較高的認同感, 火鍋店是一個“擺龍門陣”的地方, 每個人均可平等參與和分享, 因而吃火鍋意味著彼此的認同、親近。 火鍋越吃越有味道, 最後的湯成為積澱的精華, 因而吃火鍋具有參與感和過程感。

你以為火鍋是最近才發展起來的新興美食?NO NO NO!東漢時期就有火鍋了, 古稱"古董羹", 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 作為中國獨創的美食, 不僅在中華大地上遍地開鍋, 讓廣大同胞們不能自拔, 還發揚到海外去, 吸引了一大波的老外鐵杆粉, 可塑性甚強。 火鍋, 顧名思義以鍋為器具, 以熱源燒鍋, 以水或湯燒開, 來涮煮各類食物, 其特色為邊煮邊吃,

且食材是一鍋煮, 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 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 湯物合一。

But!火鍋和涮羊肉是有區別的!

涮羊肉始於元代, 興起於清代, 一般來講指的是老北京的銅鍋涮肉。 清水加蔥薑枸杞的鍋底, 靠麻醬、韭花醬、豆腐等調成的料的滋味給涮羊肉調味。 主要就是吃涮羊肉, 豆腐白菜粉絲是基本配菜。

而火鍋就是各地“火鍋”類食物的統稱, 如四川火鍋、廣東打邊爐等等。

涮羊肉一般以北京地區和內蒙地區所制為正宗, 其底料一般只以清水做底, 加點蔥薑蒜等調味, 鍋裡不放鹽, 後續人們加以改良, 也有在湯底中輔以黨參, 紅棗, 枸杞等養生藥材。 涮羊肉的主要涮菜, 顧名思義就是羊肉, 但是北方人一般涮完肉之後, 都習慣輔以白菜, 粉絲(一般只選這兩種食材), 用涮完的肉湯煮了, 再配上剩下的底料, 再加點湯熱乎乎地吃上一碗。 而蘸料則一定要芝麻醬和韭花醬, 至於紅豆腐乳, 香菜, 辣椒等調味料, 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酌情添加。

火鍋則一般以重慶四川地區為正宗, 其底料分為紅湯和白湯, 四川人民最常吃的還是紅湯火鍋, 它是大師傅用上好的花椒, 辣椒, 豆瓣醬, 牛油等等秘方炒制出來, 再加水而煮成的。 火鍋的涮菜, 相較于涮羊肉要豐富得多了, 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各種動物下水, 例如豬腦, 黃喉, 毛肚, 百葉等。 火鍋的蘸料是很有講究的, 一般分為油碟和幹碟,油碟多為香油加上蒜泥,幹碟則多是辣椒,豆子,香菜等,吃的時候舀一勺火鍋裡的湯搭配。

中國飲食裡有成千上萬個故事,卻仍舊講不清楚火鍋的點點滴滴。遊牧民族的彪悍奔放是火鍋,西南大山裡的縴夫苦力也是火鍋,東南沿海的精明挑剔同樣是火鍋,紫禁城邊安逸滋潤還是火鍋。

下回我們再講講火鍋都哪幾種?

全中國人都等不到食物成熟再上桌了,那就連鍋一起端上來吧!

一般分為油碟和幹碟,油碟多為香油加上蒜泥,幹碟則多是辣椒,豆子,香菜等,吃的時候舀一勺火鍋裡的湯搭配。

中國飲食裡有成千上萬個故事,卻仍舊講不清楚火鍋的點點滴滴。遊牧民族的彪悍奔放是火鍋,西南大山裡的縴夫苦力也是火鍋,東南沿海的精明挑剔同樣是火鍋,紫禁城邊安逸滋潤還是火鍋。

下回我們再講講火鍋都哪幾種?

全中國人都等不到食物成熟再上桌了,那就連鍋一起端上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