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前養豬人對寄生蟲病防控存在怎樣的錯誤認識?

(1)要選好驅蟲藥, 選用的藥物要廣譜、高效、低毒、安全, 不要過量用藥, 也不要貪求便宜使用品質不過關的產品, 我們遇到的病例有換用便宜的不達標產品導致母豬大規模流產的情況, 結果是得不償失。

(2)在判斷驅蟲效果時, 不能以排出成蟲, 驅蟲後豬體表觀明顯變好為判斷藥效標準, 此結果是豬場常規驅蟲不到位才見到的, 在選用有效驅蟲藥的前提下, “驅蟲不見蟲, 才是驅蟲的最好結果”, 可通過糞便裡蟲卵監測來判斷驅蟲效果。

(3)有些豬場在採用科學驅蟲方法一段時間後, 寄生蟲病得到一定控制,

從成本考慮, 延長了驅蟲的間隔時間, 減少了驅蟲次數, 這樣做也是不可取的, 寄生蟲有其固有的生活史, 只有根據其生活史制定科學驅蟲方法, 長期堅持定期驅蟲, 才能做好豬場寄生蟲淨化, 提高豬場效益。

(4)豬皮膚瘙癢不一定是寄生蟲引起的, 秋冬季節天氣乾燥有可能會引起皮膚瘙癢, 刺激性很強的消毒藥水帶豬噴灑消毒以及其他一些病因, 也會形成豬皮膚瘙癢, 很多人誤以為是疥蟎造成的, 從而使用一些殺蟲效果好但毒性也很強的藥驅蟲, 結果反而會加重皮膚瘙癢, 既浪費了藥物, 增加豬場藥費成本, 還沒有治好病, 得不償失。

(5)一些豬場技術人員對弓形蟲的生活史和傳播途徑不瞭解, 不知豬弓形蟲常以包囊形式存在而處於隱性感染,

單純以抗體陽性為標準判斷疾病是錯誤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