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企改革為十九大後全面改革創造條件

十八大以來, 無論是從政策面還是在操作層面, 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改革整體進展都呈現出明顯加快之勢。 特別是對一些同質化競爭嚴重和產業關聯性較強的上市公司, 基本都是通過市場化手段, 採取混改、公司治理結構、合併重組等方式, 經過一番專業化的資本運作, 將其打造成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的優質上市資產。

整體而言, 今年上半年國企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均取得階段性成果, “提質”後的國有企業業績取得顯著改善, 為我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堅強而有力的支撐。

相信今年下半年, 隨著國企改革政策陸續出臺和落實程度的不斷深入, 預計國企改革將會迎來較大的突破性進展, 特別是在“混改”領域。

2016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明確指出,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將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預計接下來國企改革或仍將重點集中在這些領域, 同時逐步向外鋪開。 且改革更注重系統性、協調性和廣泛性, 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雖然這七大行業所涉及的央企集團數量超過30家, 但是混改的力度卻並沒有因此而減小。 看看2017年下半年國企改革大事件頻發即可明白, 繼中國聯通混改、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重組之後, 國電投與華能重組呼之欲出,

中鐵總、中糧、中金珠寶等混改也蓄勢待發。

在相關省市國企改革方向中, 混改已經成為地方國企改革的主要發力點。 與此同時, 2017年的混改方面又有一些新變化、新趨勢:

一是與以往相比,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再是舊瓶裝新酒, 而是充分照顧到國企員工的切身利益, 這是歷史性的巨大進步和變化。 例如中國聯通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 將國有企業通過職工持股的方式直接變成國有企業職工的企業。 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畢竟這等於放棄了堅持國有控股的基本原則, 是會被扣上“倒退”的帽子的。

二是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化, 國家正推出多項政策舉措, 預計外資參與國企混改將是下一步改革的一個趨勢。

中國外資並購的市場巨大, 鼓勵外資參與混改, 也是中國國企優化調整機制、增強活力和保值增值的現實需要。

當前, 外資進入中國的產業領域已經越來越寬泛, 可以預料, 將來國企混改勢必會呈現出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的趨勢。 但是, 如何確保外資准入之後, 能夠和中國國企、民企在同一個公平的環境內進行競爭, 是一個值得研究亟需研究的課題。

2017年被稱為“國企改革落地見效的關鍵年”是道理的, 因為國企改革的集結號已經吹響, 石油、電力、鐵路、軍工等領域改革均如“破竹”, 但在“戰略性領域”的改革還是難點。 單一所有制領域壟斷局面能不能被打破, 是決定國企改革決定性成果的一大標誌。

根據過往經驗來看,

整體上市、產業上下游整合、同類型公司整合、優質資產注入、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權激勵等是國企改革的幾個主要路徑。

就這幾個路徑來看, 整體上市是最容易推進的, 也是目前進展最快的, 已經成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相對而言, 對產業鏈一體、同業性強的中央企業進行整體改制、整體上市, 不但有利於構建地方大型上市企業集團, 而且還可以實現區域內經濟結構優化和當地經濟增長, 也是當地官員的最大政績。 這也是地方政府熱衷於推動重組整合進而整體上市的重要原因, 因此不難發現, 當前地方國企改革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各地政府官員。

當前, 雖然我國還沒有根據憲法規定制定出可操作性的《國有企業改革法》,

但在2015年9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出臺了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 明確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目標, 並從分類改革、國資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多個方面給出了改革的方向。 時至今日已滿2年, 這份《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不僅是推行本輪國企改革的前提條件, 更是未來兩年國企改革大規模鋪開的“總方針”。 (宋清輝, 作者系著名經濟學家、中國臺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 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