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古時期:神獸及各種異獸、祥獸、凶獸!

筆墨整理了幾十獸類, 如有不全之處, 希望讀者補充, 筆墨在這裡先謝謝了!

四靈之一【麒麟】:《說文》, “麒, 仁獸也, 麋身牛尾一角;麟, 牝獸也。 ”段玉裁注雲:“狀如鹿, 一角, 戴肉, 設武備而不為害, 所以為仁也。 ”

四靈之一【鳳凰】:神鳥名。 《山海經.南次三經》:“丹穴之山有鳥焉。 其狀如雞, 五采而文, 名曰鳳皇, 首文曰德, 翼文曰義, 背文曰禮, 膺文曰仁, 腹文曰信。 是鳥也, 飲食自然, 自歌自舞, 見則天下安寧。 ”

四靈之一【龍】:《說文》十一:“龍,

鱗蟲之長, 能幽能明, 能細能巨, 能短能長, 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潛淵。 ”古者神人多乘龍。 《大戴禮記.五帝德》“顓頊乘龍而至四海”, “帝嚳春夏乘龍”, 等等

四靈之一【龜】:《山海經.西次四經》:“崦嵫之山.....其陽多龜。 ”《古小說鉤沈》輯《玄中記》雲:“千歲之龜, 能與人語。

”《述異記》上雲:“龜千年生毛, 壽五千歲謂之神龜, 萬年謂之靈龜。 ”晉葛洪《抱樸子.仙藥》雲:“千歲靈龜......剔取其甲, 火炙搗服....盡一具, 壽千歲。 ”此則龜之靈異。

四凶之一【饕餮】:《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 身多毛, 頭上戴豕。 貪如狠惡, 積財而不用, 善奪人穀物。 強者奪老弱者, 畏群而擊單, 名曰饕餮。 《春秋》言饕餮者, 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呂氏春秋.先知》雲:“周鼎著饕餮, 有首無身, 食人未咽, 害及其身。 ”

四凶之一【檮杌taowu】:顓頊子。 《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 不可教訓, 不知話言, ......天下之民, 謂之檮杌。 ”《神異經.西荒經》雲:“西方荒中有獸焉,

其狀如虎而犬毛, 長二尺, 人面, 虎足, 豬口牙, 尾長一丈八尺, 攪亂荒中, 名檮杌。 ”

四凶之一【窮奇】:獸名。 《山海經.西次四經》:“邽山, 其上有獸焉, 其狀如牛, 蝟毛, 名曰窮奇。 音如皋狗, 是食人。 ”《海內北經》:“窮奇, 狀如虎, 有翼, 食人從首始。 所食被發, 在蜪犬北。 一曰從足。 ”

四凶之一【混沌】:《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穀。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

四神之一【白虎】:1獸名。《山海經.西次四經》:“盂山,......其獸多白虎。...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按白虎南朝梁孫柔之《孫氏瑞應圖》稱瑞獸,然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雲:“秦昭襄王時白虎為害。”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三雲:“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為虎所殺。”則白虎本為兇暴之獸,其稱瑞獸,當為傳說演進之結果。2星名。《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傳:“昴,白虎之中星。”按白虎,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之總稱。3凶神名。《協紀辯方》卷三引《人元秘樞經》:“白虎者,歲中凶神也,常居歲後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喪服之災。”即俗語所謂“喪門白虎”或“退財白虎”者。

四神之一【青龍】:1龍名。又名蒼龍,《楚辭.惜誓》:“蒼龍蚴虯于左驂兮,白虎騁而為右騑。”2馬名。《禮記.月令》:“孟春之月,....乘鸞輅,駕蒼龍。”注:“馬八尺以上為龍。”3東方七宿之總稱。《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傳:“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蒼龍的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四神之一【朱雀】:1神鳥名。《夢溪筆談》卷七:“四方取象,蒼龍(青龍)、白虎、朱雀、龜蛇(玄武)。唯朱雀莫知何物,但謂鳥而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或謂之長離。....或雲,鳥即鳳也。”《楚辭.惜誓》:“飛朱鳥使先驅兮。”王逸注:“朱雀神鳥,為我先導。”2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之總稱。《書。堯典》:“日中星鳥。”傳:“鳥,南方朱鳥七宿。”疏:“南方朱鳥七宿者,在天成象,星作鳥形。《典禮》說軍陳象天之行: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雀即鳥也。”

四神之一【玄武】:1神名。《楚辭.遠遊》:“召玄武而奔屬。”王逸注:“呼太陰神使承衛也。”洪興祖補注:“說者曰:‘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蔡邕曰:‘北方玄武,介蟲之長。’《文選》注:‘龜與蛇交為玄武。’”又《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孔穎達疏:“玄武,龜也。”《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李賢注:“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按玄武即道家所奉之真武帝,宋時避諱,改玄為真,後世道家祀真武。輒以龜蛇二物之象置於其旁。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支諾皋下》雲:“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遊廬山,憩于澗石,忽見蟠虵入堆繒錦,俄變為巨龜,訪之山叟,雲是玄武。”即傳說中此物之神怪變化。2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虛,玄武之中星。”按玄武即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之總稱。

祥獸【貔貅pixiu】: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貔貅能吞萬物而從不泄,故有納食四方之財的寓意。中國傳統是有“貔貅”的習俗,和龍獅一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明·劉理順《送袁環中(袁可立子)督寧遠餉》:“以供貔貅用,騰驤月不同。”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凶獸【九嬰】:上古魔獸之一。水火之怪。《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九嬰為民害,堯乃使羿....殺九嬰于凶水之上。”高誘注:“九嬰,水火之怪,為害人。”九嬰當是九頭怪獸、怪蛇之屬,能噴水吐火以為災。

異獸【蜚】:《山海經.東次四經》:“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氺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祥獸【角端】:《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麒麟角端。”郭璞注:“角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又《宋書.符瑞志》雲:“角端,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達方外幽遠之事。”蓋*白澤獸之類。清王士禎《隴蜀餘聞》雲:“角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恒養之,以資衛護。”

凶獸【諸懷】:《山海經.北山經》:“北嶽之山,多枳棘剛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諸懷,其音如鳴雁,是食人。”

異獸【諸犍】:《山海經.北山經》:“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吒,行則銜其尾,居則蟠其尾。”

祥獸【陸吾】:又名開明獸。《山海經.西次三經》:“昆侖之丘,是實為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如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山海經.海內西經》:“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陸吾“虎身九尾”,開明獸“類虎而九首”兩者神職又同為昆侖之守。至於“九尾”而為“九首”以神話之演變。

凶獸【獓狠aohen】又名犬因。《山海經.西次三經》:“三危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狠,是食人。”

異獸【矔疏guanshu】:《山海經.北山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矔疏,可以辟火。”

祥獸【白澤】:神獸名。《雲笈七簽》卷一〇〇引《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等桓山,于海濱的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又晉葛洪《抱樸子.極言》雲:“黃帝.....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唐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卷一一六引《瑞應圖》雲:“黃帝巡于東海,白澤出,達知萬物之精,以戒於民。為除災害。”及其所本。

凶獸【吼】:明陳繼儒《偃曝餘談》卷上:“弘治中西番貢人獅(各)一,番人長與之相守,夜則同宿於木籠中。又畜二小獸,名曰吼,形類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作威時,則牽吼視之,獅畏服不敢動,蓋吼溺著體即腐。”

異獸【麅鴞paoxiao】:《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壯羊身而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鴞,是食人。”

祥獸【水麒麟】:《神魔志異·靈獸篇》蠻荒萬載寒潭所出,性喜吞噬妖物,能禦萬水,震懾群妖。後傳為異人收服,為靈山守護。

凶獸【蠱雕】:《山海經.南次二經》:“鹿吳之山,....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異獸【當扈】:《山海經.西次四經》:“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山,下多榛楛,獸多白鹿。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郭璞注:“硌,磊硌,大石貌也;音洛。”按眴,目搖之意。眴同瞬。

四凶之一【混沌】:《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穀。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

四神之一【白虎】:1獸名。《山海經.西次四經》:“盂山,......其獸多白虎。...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按白虎南朝梁孫柔之《孫氏瑞應圖》稱瑞獸,然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雲:“秦昭襄王時白虎為害。”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三雲:“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為虎所殺。”則白虎本為兇暴之獸,其稱瑞獸,當為傳說演進之結果。2星名。《書.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傳:“昴,白虎之中星。”按白虎,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之總稱。3凶神名。《協紀辯方》卷三引《人元秘樞經》:“白虎者,歲中凶神也,常居歲後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喪服之災。”即俗語所謂“喪門白虎”或“退財白虎”者。

四神之一【青龍】:1龍名。又名蒼龍,《楚辭.惜誓》:“蒼龍蚴虯于左驂兮,白虎騁而為右騑。”2馬名。《禮記.月令》:“孟春之月,....乘鸞輅,駕蒼龍。”注:“馬八尺以上為龍。”3東方七宿之總稱。《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傳:“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蒼龍的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四神之一【朱雀】:1神鳥名。《夢溪筆談》卷七:“四方取象,蒼龍(青龍)、白虎、朱雀、龜蛇(玄武)。唯朱雀莫知何物,但謂鳥而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或謂之長離。....或雲,鳥即鳳也。”《楚辭.惜誓》:“飛朱鳥使先驅兮。”王逸注:“朱雀神鳥,為我先導。”2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之總稱。《書。堯典》:“日中星鳥。”傳:“鳥,南方朱鳥七宿。”疏:“南方朱鳥七宿者,在天成象,星作鳥形。《典禮》說軍陳象天之行: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雀即鳥也。”

四神之一【玄武】:1神名。《楚辭.遠遊》:“召玄武而奔屬。”王逸注:“呼太陰神使承衛也。”洪興祖補注:“說者曰:‘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蔡邕曰:‘北方玄武,介蟲之長。’《文選》注:‘龜與蛇交為玄武。’”又《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孔穎達疏:“玄武,龜也。”《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李賢注:“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按玄武即道家所奉之真武帝,宋時避諱,改玄為真,後世道家祀真武。輒以龜蛇二物之象置於其旁。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支諾皋下》雲:“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遊廬山,憩于澗石,忽見蟠虵入堆繒錦,俄變為巨龜,訪之山叟,雲是玄武。”即傳說中此物之神怪變化。2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傳:“虛,玄武之中星。”按玄武即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之總稱。

祥獸【貔貅pixiu】: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貔貅能吞萬物而從不泄,故有納食四方之財的寓意。中國傳統是有“貔貅”的習俗,和龍獅一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明·劉理順《送袁環中(袁可立子)督寧遠餉》:“以供貔貅用,騰驤月不同。”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凶獸【九嬰】:上古魔獸之一。水火之怪。《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九嬰為民害,堯乃使羿....殺九嬰于凶水之上。”高誘注:“九嬰,水火之怪,為害人。”九嬰當是九頭怪獸、怪蛇之屬,能噴水吐火以為災。

異獸【蜚】:《山海經.東次四經》:“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氺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祥獸【角端】:《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麒麟角端。”郭璞注:“角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又《宋書.符瑞志》雲:“角端,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達方外幽遠之事。”蓋*白澤獸之類。清王士禎《隴蜀餘聞》雲:“角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恒養之,以資衛護。”

凶獸【諸懷】:《山海經.北山經》:“北嶽之山,多枳棘剛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諸懷,其音如鳴雁,是食人。”

異獸【諸犍】:《山海經.北山經》:“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吒,行則銜其尾,居則蟠其尾。”

祥獸【陸吾】:又名開明獸。《山海經.西次三經》:“昆侖之丘,是實為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如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山海經.海內西經》:“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陸吾“虎身九尾”,開明獸“類虎而九首”兩者神職又同為昆侖之守。至於“九尾”而為“九首”以神話之演變。

凶獸【獓狠aohen】又名犬因。《山海經.西次三經》:“三危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狠,是食人。”

異獸【矔疏guanshu】:《山海經.北山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矔疏,可以辟火。”

祥獸【白澤】:神獸名。《雲笈七簽》卷一〇〇引《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等桓山,于海濱的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又晉葛洪《抱樸子.極言》雲:“黃帝.....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唐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卷一一六引《瑞應圖》雲:“黃帝巡于東海,白澤出,達知萬物之精,以戒於民。為除災害。”及其所本。

凶獸【吼】:明陳繼儒《偃曝餘談》卷上:“弘治中西番貢人獅(各)一,番人長與之相守,夜則同宿於木籠中。又畜二小獸,名曰吼,形類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作威時,則牽吼視之,獅畏服不敢動,蓋吼溺著體即腐。”

異獸【麅鴞paoxiao】:《山海經.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壯羊身而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鴞,是食人。”

祥獸【水麒麟】:《神魔志異·靈獸篇》蠻荒萬載寒潭所出,性喜吞噬妖物,能禦萬水,震懾群妖。後傳為異人收服,為靈山守護。

凶獸【蠱雕】:《山海經.南次二經》:“鹿吳之山,....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異獸【當扈】:《山海經.西次四經》:“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山,下多榛楛,獸多白鹿。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郭璞注:“硌,磊硌,大石貌也;音洛。”按眴,目搖之意。眴同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