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算盤發明於何時?

在世界發明史上, 一些小發明永遠地改變了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但人們往往忽視了它們的重要性, 中國的算盤就是其中之一。 據考證, 我國是世界上發明算盤最早的國家。 算盤是由我國古代的“籌算”演變而成, 通常用來計算金錢。 因為如此, 算盤在中國還有招財進寶的寓意, 是一種象徵富貴的吉祥物。 即使在電腦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 算盤仍因其簡便、準確等優點, 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算盤由我國的籌算發展而來, 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所謂“籌算”就是用算籌(小竹棍)記數, 進行加、減、乘、除、開方等運算。 從我國最早的天文學、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可以知道“籌算”至少在春秋時代就有了廣泛的應用。 宋代已經出現了“籌算”的除法歌訣, 而在明代數學家吳敬著《演算法十全》中, 已正式採用了“算盤”這一名稱, 並得到廣泛的應用。 15世紀中葉,

論述算盤的著作已經相當多了。 由於算盤計算方便, 遂先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 受到了廣泛歡迎。

然而,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算盤的呢?從清代起, 就有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專門研究, 但由於文獻不足, 學者們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綜合各家的推斷, 主要有漢代說、唐代說、宋代說、元末明初說。

1、漢代說 一些學者認為早在東漢時期, 人們已經發明了算盤。 據東漢數學家徐岳《數術記遺》載:“珠算, 控帶四時, 經緯三才。 ”在此書中, 徐嶽記載了14種演算法, 而第十三種演算法就是“珠算”。 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出詳細的解釋:“刻板為三分, 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 中間一分以定算位。 位各五珠, 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

其上別色之珠當五, 其下四珠, 珠各當一。 至下四珠所領, 故雲‘控帶四時'。 其珠游于三方之中, 故雲‘經緯三才'也。 ”清代數學家梅啟照、現代學者朱永茂等主張《數術記遺》是關於珠算最早的記載。 一些學者對此提出異議, 認為這種觀點的論據並不充分, 缺乏其它的論據, 不足為憑。 而且《數術記遺》究竟是否偽作, 目前還尚未有定論。 大部分學者認為此書記載的只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或者只能用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 與後來出現的珠算有著天壤之別。 即使《數術記遺》真的是漢代的作品, 也不能據此推斷現代算盤起源於漢代。

2、唐代說 現代學者余介石、殷長生、李培業等人認為唐代中期後商業空前繁榮, 舊有的計算方法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

算盤因此產生。 《清明上河圖》中的算盤圖就是支持唐代說的最為有力的證據。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大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 以中國傳統清明節為題材, 生動地再現了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 經學者考究, 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家藥鋪, 而藥鋪的櫃檯上放有一架與現代算盤形制類似的串檔算盤。 一些學者據此推斷, 認為《清明上河圖》雖出自宋代, 但這幅畫中所出現的算盤應為人們經常使用的工具, 具有相當長的歷史。 再者, 1921年, 河北巨鹿縣出土了宋代的木制扁圓形的算盤珠, 中間有孔, 從形制上看已經較為成熟, 不可能是新生事物。 宋以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戰亂頻繁,
民不聊生, 科技文化的發展較為滯緩, 算盤誕生於此時的可能性較小。 因此, 許多算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還可上推到唐代。

3、宋代說 一些學者認為, 算盤出現于宋代。 持宋代說的有清代梅玨成、淩廷堪, 現代華印椿、張福漢等人。 他們以上文提到的《清明上河圖》以及巨鹿出土的算盤珠為主要論據, 認為唐代說有很大的臆斷成分,而宋代說則較為可靠。宋末元初人劉因在其《敬修先生文集》中寫道:“不作甕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詩人以算盤為提倡,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不願盤算個人利益的思想。據宋代《古今圖書集成·謝察微算經》載:“中,算盤之中。上,脊樑之上,又位之左。下,脊樑之下,又位之右。脊,盤中橫樑隔木。商總,合用商開之法於盤中。”除此之外,明代程大位的珠算名著《算法統宗》卷末“算經源流”中著錄了宋代刊印的珠算書《盤珠集》和《走盤集》。這些都足以證明北宋時已有穿檔的算盤了。

4、元代說 一些學者認為算盤出現在元代。據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井珠》載:“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陶宗儀將奴婢比作算盤珠,要撥才能動。而元初畫家王振鵬在元至大三年(1310年)所繪的《乾坤一擔圖》中,在貨郎的擔子上有一把具有現代形制的算盤。除此之外,在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出現了一幅九檔的算盤圖等等。這些都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說明算盤在當時已經相當普及。

5、明代說 一些學者主張算盤產生於明代,這是因為明代有關珠算論著甚多的緣故。永樂年間編的《魯班木經》中,對算盤的規格、尺寸做出詳細的描述,此外徐心魯《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統宗》等書中都闡述了以算盤為工具的珠算用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使用是毫無疑問的了。明代說是過去許多珠算史家較為一致的看法,其支持者主要有清代學者梅文鼎、現代學者陳寶定和日本學者荒木勳等。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這種觀點的採信者日益減少。

算盤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有關它的起源時間還沒有定論,但願有更多的學者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早日得出結論。

認為唐代說有很大的臆斷成分,而宋代說則較為可靠。宋末元初人劉因在其《敬修先生文集》中寫道:“不作甕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詩人以算盤為提倡,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不願盤算個人利益的思想。據宋代《古今圖書集成·謝察微算經》載:“中,算盤之中。上,脊樑之上,又位之左。下,脊樑之下,又位之右。脊,盤中橫樑隔木。商總,合用商開之法於盤中。”除此之外,明代程大位的珠算名著《算法統宗》卷末“算經源流”中著錄了宋代刊印的珠算書《盤珠集》和《走盤集》。這些都足以證明北宋時已有穿檔的算盤了。

4、元代說 一些學者認為算盤出現在元代。據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井珠》載:“凡納婢僕,初來時日擂盤珠,言不撥自動;稍久,曰算盤珠,言撥之則動;既久,日佛頂珠,言終日凝然,雖撥亦不動。”陶宗儀將奴婢比作算盤珠,要撥才能動。而元初畫家王振鵬在元至大三年(1310年)所繪的《乾坤一擔圖》中,在貨郎的擔子上有一把具有現代形制的算盤。除此之外,在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出現了一幅九檔的算盤圖等等。這些都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說明算盤在當時已經相當普及。

5、明代說 一些學者主張算盤產生於明代,這是因為明代有關珠算論著甚多的緣故。永樂年間編的《魯班木經》中,對算盤的規格、尺寸做出詳細的描述,此外徐心魯《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統宗》等書中都闡述了以算盤為工具的珠算用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算盤在明代已被廣泛使用是毫無疑問的了。明代說是過去許多珠算史家較為一致的看法,其支持者主要有清代學者梅文鼎、現代學者陳寶定和日本學者荒木勳等。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這種觀點的採信者日益減少。

算盤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有關它的起源時間還沒有定論,但願有更多的學者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早日得出結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