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茶陵桃坑移民創業致富的能人——吳衛秀

2017-10-18 墨雅閣·林晚同 茶陵資訊網 來源:犀城墨雅閣

走進茶陵縣桃坑鄉東陽湖庫內, 這裡千峰萬壑, 山青水秀, 景色宜人, 在東陽湖東岸邊有一個湘江村祥元移民安置點, 走進村莊, 就會聽到機器轟鳴聲, 會看到一家“江口移民竹業有限責任公司”。 這是一家專門從事以楠行加工、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竹業公司, 雖然規模不大, 只有40多個工人, 但他們大多數是當地的農村婦女, 也是東陽湖移民。 在開展精准扶貧過程中, 有9戶是春風、湘江、華里等村的貧困戶在此加工廠上班, 從2014年到2016年有幾戶特困戶相繼脫貧致富了。

她們自豪地說:現在黨的政策好, 脫貧全靠衛秀妹子, 帶我們賺了錢。 而她們的企業能人, 也就是移民竹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人吳衛秀, 她也是屬於移民, 是當地移民婦女創業的典型代表。

從移民到開工廠創業

在20世紀70年代, 那是1967年的一天, 吳衛秀降生在茶陵縣桃坑鄉(原江口鄉)湘江村,

響亮的哭聲為這個山區客家村寨增添了一絲喜氣。

有人說, 客家女人天生長得像翠竹。 不知這話是否有些誇張,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江口、桃坑的女子個個長得青秀亮麗, 一點不假。 吳衛秀從出生起就和楠竹結下了緣分, 因為她的父母是遠近聞名的篾匠能手。 從第一次睜開眼睛打量這個世界, 吳衛秀看到自己躺在竹搖籃裡, 或者睡在小竹床上。 在那一刻, 楠竹代表的無疑就是她眼中世界。

其實, 客家女子平時也喜愛學習破竹編篾活, 像女孩學針線活一樣, 不是為了以此技能賺錢養家, 只是為了更好地婚後成家操作家務, 是當地女性應該具備的一項持家技能。 1987年吳衛秀與余新平結婚,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 30多歲的吳衛秀像山裡村民一樣, 跟隨丈夫走出家門, 走出山區村莊, 來到郴州市租了一個門面, 夫妻倆辦起了汽車油泵維修店。 在外面開店的日子無疑是艱辛的, 但卻開拓了吳衛秀的心胸和眼界, 鍛煉了她的意志和膽量。

用她自已的話說, 如果沒有外出辦汽車油泵維修店的經歷, 很難想像自己後來會走上創業的道路。

正是在外面辦店的時候, 也是2005年茶陵東陽湖啟動建設, 吳衛秀家裡房屋要撤遷, 她得知後, 回到家裡積極配合政府做好移民搬遷工作。 在移民搬遷過程中發現, 原來在自己眼裡家鄉山上成片竹林是山裡人致富的寶, 在城裡人們天天與竹子打交道, 居然是一種很好的東西, 是了不起的日常用品。 自從發現了這一點, 吳衛秀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 開始萌生自己回家創業開工廠的念頭。 沒人知道, 到2007年移民大搬遷的時候, 她就徹底放棄了繼續在外開店的日子, 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在吳衛秀看來, 家鄉的楠竹大部分砍下來運到縣城去加工, 耗時間, 收益低, 所以她想, 如果能夠集中在山區生產, 減少農戶運輸成本, 辦一個企業在當地收購楠竹, 不僅能夠使山民創收致富, 還能吸納移民和特困戶做事賺錢。 這其實就是吳衛秀創業的初衷, 也可以說是她看到的商機。

從困難中尋找出路

辦加工廠,不是建一處廠房、買幾台機器、招幾名工人那麼簡單。到到生產什麼樣的竹業產品?產品銷往何處?這些都是吳衛秀必須摸索的道路。

由於竹業加工程式複雜、衛生要求、成品防黴等原因,一般竹業加工廠必須都要考慮的問題。剛開始的一個月時間,吳衛秀每天天剛亮就出發跑廠家,有時連水都喝不上一口,餓了也只是胡亂啃幾口隨身攜帶的乾糧。即使這樣,跑了家竹木加廠的吳衛秀還是吃了閉門羹。一次次拒絕像是一瓢瓢冷水,差點將吳衛秀創業的激情澆滅。

都說萬事開頭難。剛走上創業路的吳衛秀,所遭遇的打擊和挫折遠不止這些“閉門羹”和“潑冷水”。竹業加工顯現的楠竹收購、生產流程、成品防黴、品質檢測等問題,以及如何改良加工產品及尋找銷售出路,都是她在創業路上遇到的障礙,甚至是絆腳石。也許是明白開弓沒有回頭箭,也許是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總之,在重重阻礙面前吳衛秀沒有退縮,沒有放棄,而是迎難而上,幾乎有些蠻勁地埋頭苦幹向前。2013年11月,投資20萬元註冊成立“江口移民竹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民營企業。最終,吳衛秀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廣東、山東等地幾家公司接受了她,並成為她後來生產和銷售竹業產品的長期合作夥伴。

終於上路了,可以生產了,可以銷售了,可以盈利了。但很快吳衛秀又發現了新的問題:自已的工廠環境還很差,操坪是坑坑窪窪的泥巴場地,一下雨髒兮兮,不方便竹子產品曬乾,對衛生檢測無疑不能達標。場地必須要用水泥硬化,對於手頭無資金的吳衛秀來說,又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車到山前必有路,2014年3月份吳衛秀懷著試探的心情,作為自己是個移民物件的身份跑到縣移民局,把自己創業遇到困難的報告,遞交了局裡領導。

幾天過後,縣移民局局長楊平華帶著局裡幾個幹部,來到了祥元移民安置點,看望了正在加工廠做事的吳衛秀。原本抱著無希望的吳衛秀,見到楊局長到來又驚又喜,連忙把工廠生產、銷售作了介紹,並把廠裡環境存在困難也作了說明。楊局長下到廠間,問了生產狀況,並詢問了幾個做事的移民和貧困戶的婦女,月工資收入情況。最後,楊局長鼓勵吳衛秀把加工廠做好做強,多吸納移民、貧困戶到廠裡做事,讓他們增加收入,對於操坪設施建設待局黨組研究再定。不久,移民局派來了幾個工作人員,對操坪場地進行測量,接著,移民局投資8萬元資金把場地用水泥硬化了,及時解決了曬竹子成品的場地。同時,移民局又投資4萬元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完善。目前,吳衛秀的竹業加工廠雖然場地不大,人員不多,但是看上去基本上像個創業的廠子。

環境改變了,吳衛秀可以安心生產了,開始著手生產衛生筷條、牙籤、竹簾片等產品,並將產品發至全國各地市場進行銷售。吳衛秀也清楚知道竹業產品最怕的是變黴點,如果不處理好,會導致市場行銷價錢,影響銷路。遇到問題就必須解決,吳衛秀說做就做,決不含糊,經過反復實驗,終於撐握了防黴技術。一切問題解決了,吳衛秀還根據產品工藝程度及成本價格進行分檔,在市場上穩步銷售,成為桃坑鄉東陽湖庫區內唯一還在生產的企業。

從賺錢到共同富裕

當初,吳衛秀選擇創業,不只是因為自己喜歡竹子產品,也不只是想自己發家致富,她還抱著一個強烈的願望:通過創業開工廠的方式,讓山裡的姐妹、鄰里、鄉親能夠一起發家致富。於是,在吳衛秀的創業心目中:只要賺錢,共同富裕。

在竹業加工中,楠竹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為保證原材料充足,吳衛秀組織鄰近村種植楠竹的山民,以市場價500元一噸的價格進行收購,許多原來送到縣城也是這個價錢的山民自願送竹上門,減少運費,也增加了收入。今年8月22日,茶陵縣移民局局長楊平華在走訪湘江村幫扶貧困戶時,又來到吳衛秀竹業加工廠,與廠裡移民、貧困戶座談交流,並告訴了吳衛秀丈夫余新平,今年移民扶持專案重點是桃坑鄉楠竹產業開發,對春風、湘江、華里等村進行楠竹低改,進一步擴大楠竹種植面積,提高楠竹產量,為吳衛秀竹業加工廠以及產品品質提供後盾和保障。

如今,依託桃坑鄉政府實施的“精准扶貧、創業幫扶”工程,吳衛秀的竹業加工廠年銷售總產值已達400多萬元,她不僅收穫了屬於自己的財富,還帶動春風、湘江、華里等4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年勞務工資50多萬元。這些村民都是新建東陽湖庫內後靠安置的移民,其中有一部分是當地村裡有名的貧困戶,如春風村移民戶黃雙羊的妻子劉新豔,她家是2014年經村民代表大會評為貧困戶,3個人口,據劉新豔自己說在廠裡做事月工資有2000元,一年工資將近兩萬元,她家今年可以順利脫貧;湘江村移民戶又是貧困戶的劉瑞林夫妻倆,從吳衛秀開工廠以來,一直在廠裡做事,所以他家在去年實現了脫貧摘帽的目標,今年他夫妻倆一年收入可以達到4萬元。在這些移民和貧困戶眼裡,吳衛秀不只是為她們提供工作和發工資的老闆,更是她們的親人和姐妹。平時,吳衛秀自己買點水果、副食品到廠裡上班的移民和貧困戶家裡,看望她們的家庭生活,和她們聚在一起聊聊家常。

客家人讚美說,吳衛秀用自己的行動為桃坑鄉移民以及特困戶構建了一個脫貧致富的好平臺,更為客家竹業加工產品作出了巨大貢獻。現在,吳衛秀正在構想的是,如何進一步擴大工廠規模,促進機械化生產,提升工藝技術水準,提高產品產量和銷量,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帶領更多山區父老鄉親脫貧致富,讓客家村民的生活更精彩、更富足、更美麗。

從困難中尋找出路

辦加工廠,不是建一處廠房、買幾台機器、招幾名工人那麼簡單。到到生產什麼樣的竹業產品?產品銷往何處?這些都是吳衛秀必須摸索的道路。

由於竹業加工程式複雜、衛生要求、成品防黴等原因,一般竹業加工廠必須都要考慮的問題。剛開始的一個月時間,吳衛秀每天天剛亮就出發跑廠家,有時連水都喝不上一口,餓了也只是胡亂啃幾口隨身攜帶的乾糧。即使這樣,跑了家竹木加廠的吳衛秀還是吃了閉門羹。一次次拒絕像是一瓢瓢冷水,差點將吳衛秀創業的激情澆滅。

都說萬事開頭難。剛走上創業路的吳衛秀,所遭遇的打擊和挫折遠不止這些“閉門羹”和“潑冷水”。竹業加工顯現的楠竹收購、生產流程、成品防黴、品質檢測等問題,以及如何改良加工產品及尋找銷售出路,都是她在創業路上遇到的障礙,甚至是絆腳石。也許是明白開弓沒有回頭箭,也許是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總之,在重重阻礙面前吳衛秀沒有退縮,沒有放棄,而是迎難而上,幾乎有些蠻勁地埋頭苦幹向前。2013年11月,投資20萬元註冊成立“江口移民竹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民營企業。最終,吳衛秀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廣東、山東等地幾家公司接受了她,並成為她後來生產和銷售竹業產品的長期合作夥伴。

終於上路了,可以生產了,可以銷售了,可以盈利了。但很快吳衛秀又發現了新的問題:自已的工廠環境還很差,操坪是坑坑窪窪的泥巴場地,一下雨髒兮兮,不方便竹子產品曬乾,對衛生檢測無疑不能達標。場地必須要用水泥硬化,對於手頭無資金的吳衛秀來說,又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車到山前必有路,2014年3月份吳衛秀懷著試探的心情,作為自己是個移民物件的身份跑到縣移民局,把自己創業遇到困難的報告,遞交了局裡領導。

幾天過後,縣移民局局長楊平華帶著局裡幾個幹部,來到了祥元移民安置點,看望了正在加工廠做事的吳衛秀。原本抱著無希望的吳衛秀,見到楊局長到來又驚又喜,連忙把工廠生產、銷售作了介紹,並把廠裡環境存在困難也作了說明。楊局長下到廠間,問了生產狀況,並詢問了幾個做事的移民和貧困戶的婦女,月工資收入情況。最後,楊局長鼓勵吳衛秀把加工廠做好做強,多吸納移民、貧困戶到廠裡做事,讓他們增加收入,對於操坪設施建設待局黨組研究再定。不久,移民局派來了幾個工作人員,對操坪場地進行測量,接著,移民局投資8萬元資金把場地用水泥硬化了,及時解決了曬竹子成品的場地。同時,移民局又投資4萬元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完善。目前,吳衛秀的竹業加工廠雖然場地不大,人員不多,但是看上去基本上像個創業的廠子。

環境改變了,吳衛秀可以安心生產了,開始著手生產衛生筷條、牙籤、竹簾片等產品,並將產品發至全國各地市場進行銷售。吳衛秀也清楚知道竹業產品最怕的是變黴點,如果不處理好,會導致市場行銷價錢,影響銷路。遇到問題就必須解決,吳衛秀說做就做,決不含糊,經過反復實驗,終於撐握了防黴技術。一切問題解決了,吳衛秀還根據產品工藝程度及成本價格進行分檔,在市場上穩步銷售,成為桃坑鄉東陽湖庫區內唯一還在生產的企業。

從賺錢到共同富裕

當初,吳衛秀選擇創業,不只是因為自己喜歡竹子產品,也不只是想自己發家致富,她還抱著一個強烈的願望:通過創業開工廠的方式,讓山裡的姐妹、鄰里、鄉親能夠一起發家致富。於是,在吳衛秀的創業心目中:只要賺錢,共同富裕。

在竹業加工中,楠竹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為保證原材料充足,吳衛秀組織鄰近村種植楠竹的山民,以市場價500元一噸的價格進行收購,許多原來送到縣城也是這個價錢的山民自願送竹上門,減少運費,也增加了收入。今年8月22日,茶陵縣移民局局長楊平華在走訪湘江村幫扶貧困戶時,又來到吳衛秀竹業加工廠,與廠裡移民、貧困戶座談交流,並告訴了吳衛秀丈夫余新平,今年移民扶持專案重點是桃坑鄉楠竹產業開發,對春風、湘江、華里等村進行楠竹低改,進一步擴大楠竹種植面積,提高楠竹產量,為吳衛秀竹業加工廠以及產品品質提供後盾和保障。

如今,依託桃坑鄉政府實施的“精准扶貧、創業幫扶”工程,吳衛秀的竹業加工廠年銷售總產值已達400多萬元,她不僅收穫了屬於自己的財富,還帶動春風、湘江、華里等4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年勞務工資50多萬元。這些村民都是新建東陽湖庫內後靠安置的移民,其中有一部分是當地村裡有名的貧困戶,如春風村移民戶黃雙羊的妻子劉新豔,她家是2014年經村民代表大會評為貧困戶,3個人口,據劉新豔自己說在廠裡做事月工資有2000元,一年工資將近兩萬元,她家今年可以順利脫貧;湘江村移民戶又是貧困戶的劉瑞林夫妻倆,從吳衛秀開工廠以來,一直在廠裡做事,所以他家在去年實現了脫貧摘帽的目標,今年他夫妻倆一年收入可以達到4萬元。在這些移民和貧困戶眼裡,吳衛秀不只是為她們提供工作和發工資的老闆,更是她們的親人和姐妹。平時,吳衛秀自己買點水果、副食品到廠裡上班的移民和貧困戶家裡,看望她們的家庭生活,和她們聚在一起聊聊家常。

客家人讚美說,吳衛秀用自己的行動為桃坑鄉移民以及特困戶構建了一個脫貧致富的好平臺,更為客家竹業加工產品作出了巨大貢獻。現在,吳衛秀正在構想的是,如何進一步擴大工廠規模,促進機械化生產,提升工藝技術水準,提高產品產量和銷量,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帶領更多山區父老鄉親脫貧致富,讓客家村民的生活更精彩、更富足、更美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