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敦克爾克的9天:奇跡是這樣煉成的

近日, 被影迷們敬稱為“諾神”的好萊塢大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新作《敦克爾克》全線熱映, 讓我們得以再度在大銀幕上感受二戰的壯闊魅力, 也讓我們銘記這樣一段奇特的歷史:有時候, 戰敗也是一種勝利。 從1940年5月26日星期日到6月3日星期一, 整整9天, 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除非奇跡降臨”

英國軍隊的處境從來沒有這樣被動過。 1940年5月, 當德軍打響西線戰役後, 規模龐大的英國遠征軍在僅僅3周後便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對於發生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的戰事, 英國陸軍大臣安東尼·艾登簡明總結道:“我們的進軍只持續了幾天,

事態很快就變得不受控制, 我們的軍隊不得不撤退。 英國遠征軍前進了120千米, 打了一仗, 然後撤退120千米。 ”

實際上, 在西線戰事開始僅僅1周後, 滿懷信心來到法國的英國遠征軍就覺得前景黯淡了, 這從遠征軍參謀長亨利·邦沃爾爵士的日記裡便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接到的都是糟糕的消息, 德國機械化部隊深入法國。 但願法國人有某種辦法能阻止他們, 否則我們就完蛋了。 ”

值此關鍵時刻, 英國遠征軍司令約翰·維裡克(戈特子爵)表現得倒還鎮定。 在邦沃爾眼裡, 他的上司“一點也不慌亂, 似乎享受整個行動, 他比那些法國人更懂得戰爭”。

戈特子爵時年54歲, 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近衛擲彈兵, 在戰場上負傷4次,

獲得過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儘管有這樣無可挑剔的軍旅生涯, 但戈特子爵之前從未指揮過規模大於旅的部隊。 一位觀察家據此指出:“很多人對他領導大兵團都沒有信心。 戈特子爵似乎只見樹木, 不見樹林。 ”

敦克爾克大撤退全景畫

5月20日,

英國國內出現了一個恰當的比擬。 一戰中, 邱吉爾曾把英國皇家海軍大艦隊司令傑利科海軍上將比作“惟一能在一個下午就輸掉這場戰爭的人”, 現在戈特子爵則被稱為“惟一能在幾天內就輸掉這場戰爭的人”。

也是在20日這一天, 英國首相邱吉爾派英軍總參謀長艾恩塞德陸軍元帥勳爵趕赴法國, 和戈特子爵會商戰事前景。 艾恩塞德發現戰場情況惡劣, 法國將軍們“處於極度沮喪的狀態中”。 “他們沒有計劃, 甚至沒打算制訂計畫。 準備接受屠宰, 形勢絕望。 就我個人而言, 我認為我們無法解救英國遠征軍”。

就在英國人舉棋不定的5月20日這一天, 戰場上的決定性行動依舊由德國人實施, 具體而言就是由古德里安將軍指揮的德國裝甲部隊。

這天下午14時, 古德里安的坦克到達阿布維爾城郊, 從而把盟軍部隊切分成南北無法呼應的兩個部分, 兩者間的缺口達到88千米。 德軍的閃電戰正達其高潮, 在比利時和佛蘭德斯地區的英國遠征軍則完全掉入了陷阱。

獨裁者的嚴重錯誤

不過, 戈特子爵在5月21日決然發動了他計畫中的反擊。 在100輛坦克的支持下, 英軍第5師和第50師在阿臘斯附近直擊由隆美爾少將指揮的德軍第7裝甲師。

這是英國遠征軍的驚人一擊, 隆美爾指出, “我們的反坦克炮威力太小, 無法有效對抗裝甲厚重的英國坦克。 它們中的大多數都被英軍炮火擊毀了。 最後, 僅僅憑藉師屬炮兵和一批88毫米高射炮的緊急應戰, 才勉強阻止了敵人的裝甲部隊”。

隆美爾認為他的當面之敵至少有5個師。

參與救援的汽輪和小遊艇

阿臘斯反擊是盟軍的第一次有效反攻, 也是最後一次。 此戰對交戰雙方都產生了反效果。 英國遠征軍徹底放棄了正面擊敗德軍的念頭, 阿蘭·布魯克爵士歎道, “德國人的進攻勢不可擋, 他們取得的成就簡直是驚人的。毫無疑問,他們是目前世界上最出色的軍隊”。戈特子爵亦深信向南尋求和法軍會合已無可能,從那時起,他開始考慮從敦克爾克實施海上撤退。

然而另一方面,阿臘斯反擊也令德軍最高指揮部尤其是希特勒本人深感震驚,後者第一次對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進展感到了擔憂。一些歷史學家斷言,英國遠征軍的獲救就是始于阿臘斯反擊,而希特勒的過分謹慎就是從這一“命定的時刻”開始的。

到了5月24日淩晨,敦克爾克大撤退的一次預演在布洛涅上演。英國驅逐艦“維梅利亞”號在這個法國港口接上1400名士兵,于3時55分抵達英國的多佛爾。軍艦離開後不久,據守布洛涅的法軍就停止了一切有組織的抵抗。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勳爵哀歎道:“在過去兩年裡,人人都覺得法國軍隊猶如一塊花崗巨岩,沒想到德國人就像打波蘭人一樣輕鬆穿透了它。”

然而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德國人突然改變了節奏。24日天亮後,希特勒突然下令叫停了裝甲部隊的推進。在發出這道命令的同時,希特勒開始談到大英帝國存在的價值,談到其悠久的文明,他的目標似乎是要德國同英國和平共處。

前線的德國戰將們大惑不解。馮·托馬將軍說:“我就身處最前線,和打頭的坦克在一起,從我的位置上,可以看到敦克爾克正在發生的一切。”他的上級克萊斯特將軍直接面見希特勒,“德國裝甲部隊已逼近敦克爾克的英軍大部,我們正在浪費大好機會”。希特勒的回應是,“可能吧,但我不想讓我們的坦克陷在佛蘭德斯的泥沼裡”。

帝國元帥戈林聲稱德國空軍能夠獨自解決敦克爾克問題,他請求希特勒給予德國空軍勝利的榮譽,於是希特勒宣稱這場戰役的後半階段就交給飛行員了。不管是出於何種考慮,希特勒犯下了自他成為德國獨裁者以來的第一個嚴重錯誤。

敦克爾克海灘上滿是遠征軍遺留的裝備

“發電機行動”開始

英國人已經在積極籌畫讓遠征軍從敦克爾克撤退,此次行動代號“發電機”。受命指揮撤退行動的拉姆塞海軍中將在多佛爾城堡的地下室裡建立了指揮部。拉姆塞1883年生於倫敦,1898年加入皇家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比利時海岸的多佛爾巡航隊作戰兩年。他于1939年二戰爆發前被邱吉爾“勸說”退休,現在複出而臨危受命。

拉姆塞竭盡全力協調各方資源,除了調動海軍艦隻外,還通過英國廣播公司發送了一份公告,要求全英國所有擁有艇身長度在10~30米間的“自航式遊艇”的人員向海軍部報名,以便志願參與一次重大行動。

5月26日下午18時45分,英國海軍部正式下令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當時英國遠征軍處於一種什麼狀況呢?如一位名叫奧斯丁的英軍中校所記錄的那樣:“每一條道路上都堆積著數不清的動彈不得的車輛,它們構成了一條條長線,所有的線都指向一個焦點——敦克爾克。”

德國人對此絕非一無所知。德國偵察機發回報告說,有13艘軍艦和9艘運輸船已經到達敦克爾克港。德國陸軍情報部門得出結論:“遠征軍已經開始撤離了。”戈林向德國海軍的奧托·什尼溫德將軍瞭解從海上撤退軍隊的可能性,後者告訴他:“一支組織有序、裝備齊整的大軍是不可能在匆忙和困難的條件下從海岸撤離的;然而,如果不帶上重裝備,在天氣好的時候,是有可能通過輪渡船、漁船、拖網船和其他小艇運走兵員的。”

英國海軍反擊號戰列艦的艦長威廉·特南特上校自願幫助拉姆塞,拉姆塞命令他前往敦克爾克,以海岸高級海軍軍官的身份協調行動。27日下午,特南特帶著12名軍官和160名士兵登上獵狼犬號驅逐艦,在“每隔30分鐘就受到德國俯衝轟炸機攻擊”的情況下抵達法國海岸。特南特在18時上岸,敦克爾克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一個被掏空的土豆”。

上岸僅僅2小時,特南特就通知拉姆塞將軍:“請立即把所有可用的船隻都派到敦克爾克以東的海灘來,港區已經無法發揮重要作用,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每一艘離開敦克爾克的軍艦都擠滿了士兵

防波堤依舊屹立

特南特隨後緊急考察了敦克爾克的外港。他意外地發現,雖然德國空軍已經把敦克爾克的內港碼頭搞得火光沖天,但是空中攻擊卻完全忽視了外港的兩道長長的防波堤,或許是德軍自己的空襲和對城區的炮擊產生的煙霧,妨礙了德國飛行員的視野。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經過拉姆塞的高效調度,越來越多的船隻尤其是快速的驅逐艦,都向敦克爾克的東防波堤集中,英國遠征軍的大量兵員就從這條海上通道逃出生天。

5月29日成為敦克爾克大撤退的一個高峰時刻。那天早上,德軍大炮猛烈轟擊敦克爾克城區,而這一天的撤退卻仿佛因為炮擊而提升了效率。儘管這一天有3艘英國驅逐艦沉沒,另有6艘受到重創,許多民船遭到德國飛機和魚雷艇的攻擊,但是一隊法國軍艦的到來為撤退行動注入了新的動力。

英國遠征軍自己也在這場大撤退中展現了自己的創造性。士兵們用卡車、機槍運載車、彈藥車建造起了人工碼頭,雖然潮水的水位會影響這些臨時碼頭,但由於這種獨創性,越來越多的人相對方便地登上了艦船。

中午時分,德國炮兵開始把炮擊延伸到了敦克爾克的海岸地區。拉姆塞上將隨即有針對性地命令3艘驅逐艦測試一條新航道,儘管那片水域的排雷仍未完成。這3艘驅逐艦頂著空襲,從掃雷艇身畔駛過,成功開闢了新路線。於是從29日下午開始,疏散船隻都開始利用這條新路線進出敦克爾克。

德國空軍在這一天大舉出動,轟炸機部隊的行動報告寫道:“針對眾多的商船以及護送的軍艦,出動了全部攻擊力量。”不過,由於德國空軍同時還擔負著攻擊敦克爾克英軍週邊防線的任務,因此備多而力分,對海岸地區的空襲未能達到預期效果。那一天,一共有超過47000人從敦克爾克的防波堤和海灘撤離,這個數字是前一天的3倍。

不過在29日的白晝將盡時,英國海軍部覺得驅逐艦的損失率變得無法接受了。第一海務大臣杜德利·龐德海軍上將下令撤回新型的驅逐艦用於保衛英國的海上生命線,於是拉姆塞手裡就只有15艘老舊的驅逐艦可用了。

對拉姆塞來說,當務之急是需要知道東防波提在經歷了新一輪的炮擊和轟炸之後是否還能繼續工作。他派出驅逐艦征服者號前去一探究竟,後者在30日清晨回報:防波堤依然屹立著。

畫家筆下的敦克爾克船隊

“遠征軍得救了”

英國戰時內閣在5月30日舉行緊急會議,在聽取了拉姆塞發來的陳請後,邱吉爾和龐德都同意讓新型的驅逐艦重返敦克爾克參與撤退。5月30日,撤退統計結果再創新高,全天共有53823人被安全地帶回英國,其中一半人是由民間小船帶回的。

內閣決定,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子爵應儘快返回英國。奉召撤退之前,戈特子爵把後衛任務交給了亞歷山大少將,並為他留下了“遠征軍最好的3個師”。亞歷山大在評估戰況後發回報告,稱週邊防線至多可以堅持到6月1日。

神奇的是,儘管德軍炮火不斷,東防波堤仍能使用。在戈特子爵撤退的那一天,有68014人安全到達英國。到6月1日拂曉,“發電機行動”已經成功救出了20萬名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士兵。

不過,由於亞歷山大的後衛部隊定于6月1日晚上撤退,拉姆塞還得繼續執行已變得十分艱難的救援行動。6月1日白天,4艘驅逐艦在被擊沉,另有4艘嚴重受損。除了驅逐艦支隊受到的沉重打擊外,各式輪船和小型船艇都有頗大的損失。

海軍部確定“發電機行動”將於6月2日早上7時停止。然而,天完全亮起來後,滯留在殘破的敦克爾克地區的還有大約4000名英軍後衛部隊,以及5萬~6萬名法國部隊。拉姆塞繼續進行撤退行動,直到這天的黑暗降臨時,船隻仍在進出敦克爾克。

英國遠征軍的最後一批部隊在這天晚上23時開始登船。與此同時,一直忙碌的特南特帶著自己的部下登上魚雷快艇返回英國。離開前,他致電拉姆塞:“‘發電機行動’完成。返回多佛爾。”這一消息後來被簡化為著名的短訊:“遠征軍得救了。”

經過“加時賽”,6月2日一共疏散了26256人。然而,當英軍後衛部隊離開後,大批法國士兵仍然在敦克爾克港口周圍無處可去。6月3日淩晨0時30分,拉姆塞接到報告,“仍有很多船可用,但已無法轉移部隊了。”拉姆塞做出了令他痛苦的決定,讓剩餘的船隻撤離,把盟友的部隊留在岸邊。

然而第2天也即6月3日,拉姆塞就決心修補自己的過錯,他下令一批艦船在晚上做出撤退嘗試,拉法國盟友一把。結果,英國軍艦和民船又在當天晚間救出了26746人,其中絕大多數是法國人。

當“發電機行動”在6月3日深夜終於全部結束時,盟軍共有338226名士兵得救,其中228500人是英國人,其餘大部分是法國人。英國海軍和民船為這一巨大成果付出的代價是243艘各類艦船被擊沉。

敦克爾克很快被神化為一個“奇跡”。誠然,這場敵人鼻子底下的大撤退令人難以置信,但正如邱吉爾在撤退結束後發表國會演說時所講的那樣:“光靠撤退是打不贏戰爭的。”英國遠征軍得救了,但這支軍隊也受到了重創,英軍在法國戰場損失了6.6萬人,其中1.1萬人陣亡,1.4萬人負傷,4.1萬人被俘或失蹤,而且遠征軍還丟棄了幾乎所有的坦克、裝甲車、火炮和卡車等重型裝備。抗擊德國法西斯的道路,既阻且長。

版權聲明:本文刊載於《軍事文摘》雜誌2017年第10期,作者:鴻漸。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轉自《軍事文摘》”。

他們取得的成就簡直是驚人的。毫無疑問,他們是目前世界上最出色的軍隊”。戈特子爵亦深信向南尋求和法軍會合已無可能,從那時起,他開始考慮從敦克爾克實施海上撤退。

然而另一方面,阿臘斯反擊也令德軍最高指揮部尤其是希特勒本人深感震驚,後者第一次對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進展感到了擔憂。一些歷史學家斷言,英國遠征軍的獲救就是始于阿臘斯反擊,而希特勒的過分謹慎就是從這一“命定的時刻”開始的。

到了5月24日淩晨,敦克爾克大撤退的一次預演在布洛涅上演。英國驅逐艦“維梅利亞”號在這個法國港口接上1400名士兵,于3時55分抵達英國的多佛爾。軍艦離開後不久,據守布洛涅的法軍就停止了一切有組織的抵抗。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勳爵哀歎道:“在過去兩年裡,人人都覺得法國軍隊猶如一塊花崗巨岩,沒想到德國人就像打波蘭人一樣輕鬆穿透了它。”

然而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德國人突然改變了節奏。24日天亮後,希特勒突然下令叫停了裝甲部隊的推進。在發出這道命令的同時,希特勒開始談到大英帝國存在的價值,談到其悠久的文明,他的目標似乎是要德國同英國和平共處。

前線的德國戰將們大惑不解。馮·托馬將軍說:“我就身處最前線,和打頭的坦克在一起,從我的位置上,可以看到敦克爾克正在發生的一切。”他的上級克萊斯特將軍直接面見希特勒,“德國裝甲部隊已逼近敦克爾克的英軍大部,我們正在浪費大好機會”。希特勒的回應是,“可能吧,但我不想讓我們的坦克陷在佛蘭德斯的泥沼裡”。

帝國元帥戈林聲稱德國空軍能夠獨自解決敦克爾克問題,他請求希特勒給予德國空軍勝利的榮譽,於是希特勒宣稱這場戰役的後半階段就交給飛行員了。不管是出於何種考慮,希特勒犯下了自他成為德國獨裁者以來的第一個嚴重錯誤。

敦克爾克海灘上滿是遠征軍遺留的裝備

“發電機行動”開始

英國人已經在積極籌畫讓遠征軍從敦克爾克撤退,此次行動代號“發電機”。受命指揮撤退行動的拉姆塞海軍中將在多佛爾城堡的地下室裡建立了指揮部。拉姆塞1883年生於倫敦,1898年加入皇家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比利時海岸的多佛爾巡航隊作戰兩年。他于1939年二戰爆發前被邱吉爾“勸說”退休,現在複出而臨危受命。

拉姆塞竭盡全力協調各方資源,除了調動海軍艦隻外,還通過英國廣播公司發送了一份公告,要求全英國所有擁有艇身長度在10~30米間的“自航式遊艇”的人員向海軍部報名,以便志願參與一次重大行動。

5月26日下午18時45分,英國海軍部正式下令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當時英國遠征軍處於一種什麼狀況呢?如一位名叫奧斯丁的英軍中校所記錄的那樣:“每一條道路上都堆積著數不清的動彈不得的車輛,它們構成了一條條長線,所有的線都指向一個焦點——敦克爾克。”

德國人對此絕非一無所知。德國偵察機發回報告說,有13艘軍艦和9艘運輸船已經到達敦克爾克港。德國陸軍情報部門得出結論:“遠征軍已經開始撤離了。”戈林向德國海軍的奧托·什尼溫德將軍瞭解從海上撤退軍隊的可能性,後者告訴他:“一支組織有序、裝備齊整的大軍是不可能在匆忙和困難的條件下從海岸撤離的;然而,如果不帶上重裝備,在天氣好的時候,是有可能通過輪渡船、漁船、拖網船和其他小艇運走兵員的。”

英國海軍反擊號戰列艦的艦長威廉·特南特上校自願幫助拉姆塞,拉姆塞命令他前往敦克爾克,以海岸高級海軍軍官的身份協調行動。27日下午,特南特帶著12名軍官和160名士兵登上獵狼犬號驅逐艦,在“每隔30分鐘就受到德國俯衝轟炸機攻擊”的情況下抵達法國海岸。特南特在18時上岸,敦克爾克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一個被掏空的土豆”。

上岸僅僅2小時,特南特就通知拉姆塞將軍:“請立即把所有可用的船隻都派到敦克爾克以東的海灘來,港區已經無法發揮重要作用,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每一艘離開敦克爾克的軍艦都擠滿了士兵

防波堤依舊屹立

特南特隨後緊急考察了敦克爾克的外港。他意外地發現,雖然德國空軍已經把敦克爾克的內港碼頭搞得火光沖天,但是空中攻擊卻完全忽視了外港的兩道長長的防波堤,或許是德軍自己的空襲和對城區的炮擊產生的煙霧,妨礙了德國飛行員的視野。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經過拉姆塞的高效調度,越來越多的船隻尤其是快速的驅逐艦,都向敦克爾克的東防波堤集中,英國遠征軍的大量兵員就從這條海上通道逃出生天。

5月29日成為敦克爾克大撤退的一個高峰時刻。那天早上,德軍大炮猛烈轟擊敦克爾克城區,而這一天的撤退卻仿佛因為炮擊而提升了效率。儘管這一天有3艘英國驅逐艦沉沒,另有6艘受到重創,許多民船遭到德國飛機和魚雷艇的攻擊,但是一隊法國軍艦的到來為撤退行動注入了新的動力。

英國遠征軍自己也在這場大撤退中展現了自己的創造性。士兵們用卡車、機槍運載車、彈藥車建造起了人工碼頭,雖然潮水的水位會影響這些臨時碼頭,但由於這種獨創性,越來越多的人相對方便地登上了艦船。

中午時分,德國炮兵開始把炮擊延伸到了敦克爾克的海岸地區。拉姆塞上將隨即有針對性地命令3艘驅逐艦測試一條新航道,儘管那片水域的排雷仍未完成。這3艘驅逐艦頂著空襲,從掃雷艇身畔駛過,成功開闢了新路線。於是從29日下午開始,疏散船隻都開始利用這條新路線進出敦克爾克。

德國空軍在這一天大舉出動,轟炸機部隊的行動報告寫道:“針對眾多的商船以及護送的軍艦,出動了全部攻擊力量。”不過,由於德國空軍同時還擔負著攻擊敦克爾克英軍週邊防線的任務,因此備多而力分,對海岸地區的空襲未能達到預期效果。那一天,一共有超過47000人從敦克爾克的防波堤和海灘撤離,這個數字是前一天的3倍。

不過在29日的白晝將盡時,英國海軍部覺得驅逐艦的損失率變得無法接受了。第一海務大臣杜德利·龐德海軍上將下令撤回新型的驅逐艦用於保衛英國的海上生命線,於是拉姆塞手裡就只有15艘老舊的驅逐艦可用了。

對拉姆塞來說,當務之急是需要知道東防波提在經歷了新一輪的炮擊和轟炸之後是否還能繼續工作。他派出驅逐艦征服者號前去一探究竟,後者在30日清晨回報:防波堤依然屹立著。

畫家筆下的敦克爾克船隊

“遠征軍得救了”

英國戰時內閣在5月30日舉行緊急會議,在聽取了拉姆塞發來的陳請後,邱吉爾和龐德都同意讓新型的驅逐艦重返敦克爾克參與撤退。5月30日,撤退統計結果再創新高,全天共有53823人被安全地帶回英國,其中一半人是由民間小船帶回的。

內閣決定,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子爵應儘快返回英國。奉召撤退之前,戈特子爵把後衛任務交給了亞歷山大少將,並為他留下了“遠征軍最好的3個師”。亞歷山大在評估戰況後發回報告,稱週邊防線至多可以堅持到6月1日。

神奇的是,儘管德軍炮火不斷,東防波堤仍能使用。在戈特子爵撤退的那一天,有68014人安全到達英國。到6月1日拂曉,“發電機行動”已經成功救出了20萬名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士兵。

不過,由於亞歷山大的後衛部隊定于6月1日晚上撤退,拉姆塞還得繼續執行已變得十分艱難的救援行動。6月1日白天,4艘驅逐艦在被擊沉,另有4艘嚴重受損。除了驅逐艦支隊受到的沉重打擊外,各式輪船和小型船艇都有頗大的損失。

海軍部確定“發電機行動”將於6月2日早上7時停止。然而,天完全亮起來後,滯留在殘破的敦克爾克地區的還有大約4000名英軍後衛部隊,以及5萬~6萬名法國部隊。拉姆塞繼續進行撤退行動,直到這天的黑暗降臨時,船隻仍在進出敦克爾克。

英國遠征軍的最後一批部隊在這天晚上23時開始登船。與此同時,一直忙碌的特南特帶著自己的部下登上魚雷快艇返回英國。離開前,他致電拉姆塞:“‘發電機行動’完成。返回多佛爾。”這一消息後來被簡化為著名的短訊:“遠征軍得救了。”

經過“加時賽”,6月2日一共疏散了26256人。然而,當英軍後衛部隊離開後,大批法國士兵仍然在敦克爾克港口周圍無處可去。6月3日淩晨0時30分,拉姆塞接到報告,“仍有很多船可用,但已無法轉移部隊了。”拉姆塞做出了令他痛苦的決定,讓剩餘的船隻撤離,把盟友的部隊留在岸邊。

然而第2天也即6月3日,拉姆塞就決心修補自己的過錯,他下令一批艦船在晚上做出撤退嘗試,拉法國盟友一把。結果,英國軍艦和民船又在當天晚間救出了26746人,其中絕大多數是法國人。

當“發電機行動”在6月3日深夜終於全部結束時,盟軍共有338226名士兵得救,其中228500人是英國人,其餘大部分是法國人。英國海軍和民船為這一巨大成果付出的代價是243艘各類艦船被擊沉。

敦克爾克很快被神化為一個“奇跡”。誠然,這場敵人鼻子底下的大撤退令人難以置信,但正如邱吉爾在撤退結束後發表國會演說時所講的那樣:“光靠撤退是打不贏戰爭的。”英國遠征軍得救了,但這支軍隊也受到了重創,英軍在法國戰場損失了6.6萬人,其中1.1萬人陣亡,1.4萬人負傷,4.1萬人被俘或失蹤,而且遠征軍還丟棄了幾乎所有的坦克、裝甲車、火炮和卡車等重型裝備。抗擊德國法西斯的道路,既阻且長。

版權聲明:本文刊載於《軍事文摘》雜誌2017年第10期,作者:鴻漸。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轉自《軍事文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