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武牧羊之地是苦寒之地?其實美的令人心醉!

蘇武牧羊的故事, 大家都非常清楚。 而在我們映射中也往往有一個這樣的印象:這北海應該是荒蕪人煙, 寸草不生的極北之地吧?跟印象中的西伯利亞差不多。 然而並不是這樣。

今天, 我們用另一個名字稱呼這片土地, 你就會恍然大悟:”貝加兒湖”。 蘇武就在這裡, 在這個我們今天看來風光無限的地方守望。

在西漢時期, “貝加爾湖”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 名曰“北海”, 蘇武被匈奴王單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 艱難熬過19年, 最後回到漢都長安。

有人說過, 我們去貝加爾湖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為了懷緬中國的故土“北海”, 一個是為了令人心醉的藍冰天堂。 在我們看來, 這算不得苦寒之地。

但是境隨心轉, 2100多年前, 蘇武被單於流放到“北海”去牧羊。 思鄉以及孤獨的心情看來, 這樣的景色並不會好吧。

唯一與蘇武相伴的是那根我們經常在畫中看到的那個代表漢朝的使節棒以及一小群羊。 19年光陰, 使節棒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 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白了。

加上古代的簡陋條件, 在冰天雪地中茹毛飲血, 在敵邦中默默思歸, 毫無疑問, 這就是地獄般的苦寒之地。 有次也對蘇武更加敬重。

在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 “貝加爾湖”是在鮮卑的控制範圍之內;而後先後被柔然、突厥控制;到了唐朝前期, “貝加爾湖”成為大唐帝國版圖的一部分。

宋後, “貝加爾湖”被蒙古控制;直到1757年, 清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標誌著中原王朝最終與貝加爾湖徹底隔離。

即使世事變遷那些故土成為過往, 我們站在貝加爾湖面前時, 仍不要忘記歷史。 那紛飛的冰雪, 訴說著屬於大漢、屬於先賢的那份氣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