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黑幫老大杜月笙不為人知的一面

說起杜月笙, 大家都知道他是上海灘的黑社會老大, 出入于紅道、黑道, 游刃於商界、政界, 殺人如麻, 心狠手辣, 然而他卻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首先, 杜月笙非常欣賞讀書人, 但是他自己並沒受過多少教育。

據他自己回憶說:“當時一個月學費只有五角錢, 可惜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 讀到第五個月, 先母繳不出學費, 只好停學。 ”

為了彌補自己文化水準不高的缺憾, 他重金聘請高明的說書藝人長期為他講《三國》、說《水滸》, 學習歷史知識和古人處世方式。

而且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儀錶, 四季穿長衫, 長衫最上面一顆紐扣也從不解開, 一幅文質彬彬的模樣。

著名老報人徐鑄成回憶他年輕時第一次見到杜月笙的情景時說, 他原本以為此人定會是青面獠牙, 見了面才知道原來是位言談舉止都很斯文的瘦削老人。

在當時很多名流都是他的座上賓, 許多文化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如章太炎、章士釗、楊度、江一平等都經常去他那裡拜訪,

甚至連當時聲名卓著的大教育家黃炎培也是他的好友。

其次, 杜月笙非常重視教育, 尤其對自己的子女學業要求甚為嚴厲。

比如他的兒子杜維藩高中時託病逃考, 被他知道後狠狠地抽了兩個耳光。

女兒杜美如在一次英文考試中沒考好, 他就拿鞭子抽打了女兒十下。

另外, 他還在當時法租界善鐘路創辦了一所正始中學, 親任董事長, 聘陳群任校長。 耗資10萬元, 建起“浦東杜氏藏書樓”, 附設學塾。

雖然杜月笙經常為虎作倀, 但他卻也有一顆愛國心。

在全面抗戰時, 他就組織抗敵後援會, 主持籌募會, 僅月餘時間就籌集到救國捐款150余萬元以及大量毛巾、香煙、罐頭食品,

全部支援前方陣線。

八一三抗戰時期, 當他得知駐守在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缺乏食品時, 僅用了一天時間即向謝團送去了20萬個餅, 一解燃眉之急。

在當時的一些中共將領也與杜月笙相識, 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就是杜月笙暗中贈送的, 另外, 他還從荷蘭進口了一千套防毒面具, 贈送給晉北前線的八路軍將士使用。

當日軍攻陷上海後, 意圖沿長江大規模侵襲江西。

為了響應蔣介石封鎖長江的號召, 他率先指令自己的大達輪船公司開出幾艘輪船行駛至江面鑿沉, 以阻塞了長江航道, 遲滯日軍的進攻。

杜月笙出身低微, 能夠從無名之輩一路走到黑社會老大, 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他曾經對自己的朋友如此說道:

“看看我們今朝的排場, 像煞鯉魚跳過了龍門, 化魚為龍, 身價百倍了。 但是你要曉得, 我跳龍門比你難得多。 你好比是條鯉魚, 修滿500年道行就可以跳, 我是河濱裡的一隻泥鰍, 先要修1000年才能化身為鯉, 再修500年才有跳龍門的資格。 因此之故, 我無論做任何事情, 都是只可成功, 不許失敗的, 譬如說我們兩個同時垮下來, 你不過還你的鯉魚之身, 我呢, 我卻又要變回一條泥鰍羅。 ”

杜月笙認為, “錢財用的完, 交情吃不光。 所以別人存錢, 我存交情”, 做人就要做到極致。

於是, “人面、場面、情面”面面俱到, 善於協調各派勢力之間的關係, 經常做收買人心的事情, 這一切都是他能夠穩坐上海灘老大之位很關鍵的原因。

後來國民黨退敗臺灣, 蔣介石讓杜月笙一同去臺灣, 但他沒答應。 因為他知道, 去了臺灣更不會有好果子吃, 用他的話來說:

“蔣介石拿我當夜壺, 用過了就塞到床底下。 ”

最後, 他選擇去了香港, 1951年8月16日下午, 63歲的杜月笙咽下最後一口氣。 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有希望了, 可你們大家有希望, 中國還有希望。 ”

而在此前, 他銷毀了別人寫給他的所有借據, 是非常龐大的債權, 他對子女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

自此原本叱吒風雲的“上海皇帝”杜月笙成為了歷史的煙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