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朝多位皇帝都喜歡這項活動!歷史書上也沒有告訴你

鬥雞作為一種娛樂活動, 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最早起于夏朝少康, 到了春秋時已相當流行。 兩漢以後, 有關鬥雞的史事記載和詩賦歌詠, 不絕於書。 至唐朝以來, 鬥雞尤為興盛, “鬥雞皇帝”唐玄宗還專門成立了皇家雞坊, 鬥雞成為一種時尚, 人們為此癡迷。

以雞相鬥, 作為一種娛樂活動, 起源甚早。 三國曹植《名都篇》:“遊目極妙伎, 清聽厭宮商。 主人寂無為, 眾賓進樂方。 長;經坐戲客, 鬥雞觀閒房。 群雄正畝赫, 雙翅自飛揚。 揮羽邀清風, 悍目發朱光。 擺落輕毛散, 嚴距往往傷。 長鳴入青雲, 扇:冀獨翱翔。 願蒙狸膏助,

常得擅此場。 ”南朝陳時褚蚧在《鬥雞東郊道》詩不僅對鬥雞場面進行了形象描述, 還明確指出鬥雞的時間以春天為主。 唐代時, 鬥雞之風甚囂塵上, 上至皇帝親王, 下至平民百姓, 都樂此不疲, 出現了一大批以鬥雞為題材的詩文。

唐代文學家韓愈曾對鬥雞的場面進行生動的描寫:“裂血失鳴聲,

啄殷甚饑餒, 對起何急驚, 隨旋誠巧紿。 ”孟郊也寫過有關鬥雞的詩雲:“事爪深難解, 嗔睛時未怠。 一噴一醒然, 再接再厲乃。 ”在文人眼裡, 鬥雞不僅是一種娛樂, 還與勇氣、俠氣大有關聯。 唐朝皇帝中嗜好鬥雞者大有人在, 如唐玄宗、敬宗、文宗、宣宗、懿宗及僖宗等。

《資治通鑒》就記載僖宗耽于玩樂, “上好騎射、劍槊、法算, 至於音律、蒱博, 無不精妙。 好蹴鞠、鬥雞, 與諸王賭鵝。 鵝一頭至五十緡。 ”據韋承慶《寒食應制》雲:“鳳城春色晚, 龍禁早暉通。 舊火收槐燧, 余寒入桂宮。 鶯啼正隱葉, 雞鬥始開籠。 ”韋承慶系武后時人, 這說明武后在宮中已飼養了鬥雞。

唐朝鬥雞興盛, 陳鴻在《東城父老傳》裡有紀實性描述:“上之好之,

民風尤甚。 諸王世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 傾帑破產市雞, 以償雞值。 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 貧者弄假雞。 ”上自皇帝, 下及黎民百姓都崇尚此俗, 出現了許多因鬥雞而名噪一時者, 還形成了用木雞訓練鬥雞的專門行業。 事實上, 唐代有不少貧民百姓、無賴之徒, 確實靠此而顯赫一時。 在對鬥雞趨之若鶩的社會風氣下, 自然也就出現了專門訓練鬥雞的行業。

據《全唐文》載:“惟者有人, 心至術精, 得雞之情, 情可馴而無小無大, 術既盡而不飛不鳴。 對勁敵以自持, 堅如挺植;登廣場而莫顧, 混若削成。 初其教以自然, 誘之不懼;希漸染而能化, 將枯槁而是喻。 ”訓練者用木雞來馴練鬥雞, 使鬥雞臨場不懼, 鎮定自如。

在唐代曾盛傳一首兒歌, 名字就叫“鬥雞童謠”。 它是這樣唱的:“生兒不用識文字, 鬥雞走馬勝讀書。 賈家小兒年十三, 富貴榮華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勝負, 白羅繡衫隨軟輿。 父死長安千裡外, 差夫持道挽喪車。 ”這首童謠講述了年紀13歲的孩子憑藉鬥雞的本領而發跡的故事。 童謠中的“賈家小兒”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這就是唐玄宗時期的賈昌。 唐玄宗非常喜歡鬥雞, 號稱“鬥雞皇帝”。 據《太平廣記》所遙引陳鴻《東城父老傳》載:“玄宗在藩邸時, 樂民間清明節鬥雞, 及即位, 治雞坊于兩宮問。 索長安雄雞, 金毫鐵距, 高冠昂尾千數, 養於雞坊。 選六軍小兒五百, 使馴擾教飼。 ”玄宗即位後, 于宮中設“治雞坊”, 專司其事的人員有500人之多。 《新唐書·百官志》雲:“閑廄使押五坊以供時狩, 一日雕坊, 二日鶻坊, 三日鷂坊, 四日鷹坊, 五日狗坊。 ”這實際上是指皇帝為狩獵所置的機構, 雞坊專供玩好, 不屬於閑廄使所統。 在《東城父老傳》中有“護雞坊中謁者王承恩”之語, 由此可以推斷雞坊屬中謁者管轄。

據《東城父老傳》記載, 賈昌因善於培養“木雞”而被唐玄宗發現, 並召到宮中,命其專門為皇室訓練鬥雞。所謂“木雞”就是用木頭所做的雞的模型,可以説明鬥雞用心專一。當時鬥雞價格昂貴,因此窮人玩的都是木雞。相傳賈昌精通鳥類和雞的語言,而雞也能聽懂他的話。他在雞群裡如魚得水,很快就掌握了每只雞的習性。過了一段時間,當玄宗到雞坊視察時,那些雞已經能按照賈昌的命令排出整齊的隊形了。玄宗大為高興,提拔賈昌為五百小兒長,對其恩寵有加,幾乎每天都賞賜給他大量的金銀綢緞。每年的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便是賈昌大顯身手的時候。此時,唐玄宗在舉行規模盛大的鬥雞比賽,以示天下太平。

據《東城老父傳》記載,每當此時,賈昌“冠雕翠金華冠,錦袖繡褲,執鐸拂,導群雞敘立于廣場,顧眄如神,指揮風生。樹毛振翼,礪吻磨距,抑怒待勝;進退有期,隨鞭指低昂,不失昌度。勝負既決,強者前,弱者後,隨昌雁行,歸於雞坊”。在比賽開始後,鬥雞便隨著賈昌的指揮鞭,進退周旋;而在鬥雞結束後,這些雞便排著齊整的隊形,隨賈昌返回雞坊。這不僅是激烈的鬥雞比賽,而且也是出色的馴雞表演。同時,唐玄宗還會讓宮廷樂隊全部出動,後宮佳麗也紛紛現身。開元初年,唐玄宗經常在退朝之後和兄弟諸王進行鬥雞。此後,他還專門設立了“鬥雞供奉”,命衛尉少卿王准擔任。為了在途中消遣,他平時乃至出行時都要帶著那些久經訓練的公雞。

據史料記載,開元十三年,玄宗在封禪泰山時,便命賈昌帶300只雞隨行,以供其玩樂。這些雞耗費了大量錢財,還給途中的百姓增加了許多負擔。玄宗對賈昌寵愛非常,賈昌父親去世後,玄宗恩准賈昌護送其父親的靈柩回歸故里,其喪葬用品及車門等物皆由官府負責,還讓他“乘傳”返歸。所謂乘傳是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吃、住、行的一切費用皆有官府負責。由此可見,玄宗對賈昌的寵愛程度。賈昌長大後,玄宗還將梨園弟子潘大同的女兒作他的妻子。夫妻二人的日常用度皆由內宮支出,榮寵至極。

在唐朝,許多人因鬥雞而飛黃騰達,早在唐初就有此先例。杜淹寫了一首名為《詠寒食鬥雞應秦王教》的詩:寒食東郊道,揚鞲競出籠。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風。顧敵知心勇,先鳴覺氣雄。長翹頻掃陣,利爪屢通中。飛毛遍綠野,灑血漬芳叢。雖然百戰勝,會自不論功。”這首詩生動地記述了秦王李世民寒食節觀賞的一場鬥雞賽事,得到了李世民的喜愛。杜淹並隨之得到重用,官至吏部尚書。當然杜淹仕途的順遂主要靠個人的能力,但是這首描寫鬥雞的詩無疑給他帶來了重要的契機。

在唐穆宗時期,臧平因鬥雞而致富,一隻雞價格高達200萬。據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支動》載:“威遠軍子將臧平者,好鬥雞,高於常雞數寸,無敢敵者。威遠監軍與物十匹,強買之,因寒食乃進十宅。諸王皆好鬥雞,此雞凡敵十數,猶擅場怙氣。穆宗大悅,因賜威遠監軍帛百匹。主雞者想其踱距,奏曰:‘此雞實有弟,長趾善鳴,前歲賣之河北軍將,獲錢二百萬。”唐代鬥雞馴雞發達,社會也為此付出了世風靡廢的巨大代價。一些小人憑藉鬥雞而發跡,橫行鄉里,正如李白在《古風》詩中所雲,“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蜺,行人皆怵惕。”

並召到宮中,命其專門為皇室訓練鬥雞。所謂“木雞”就是用木頭所做的雞的模型,可以説明鬥雞用心專一。當時鬥雞價格昂貴,因此窮人玩的都是木雞。相傳賈昌精通鳥類和雞的語言,而雞也能聽懂他的話。他在雞群裡如魚得水,很快就掌握了每只雞的習性。過了一段時間,當玄宗到雞坊視察時,那些雞已經能按照賈昌的命令排出整齊的隊形了。玄宗大為高興,提拔賈昌為五百小兒長,對其恩寵有加,幾乎每天都賞賜給他大量的金銀綢緞。每年的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便是賈昌大顯身手的時候。此時,唐玄宗在舉行規模盛大的鬥雞比賽,以示天下太平。

據《東城老父傳》記載,每當此時,賈昌“冠雕翠金華冠,錦袖繡褲,執鐸拂,導群雞敘立于廣場,顧眄如神,指揮風生。樹毛振翼,礪吻磨距,抑怒待勝;進退有期,隨鞭指低昂,不失昌度。勝負既決,強者前,弱者後,隨昌雁行,歸於雞坊”。在比賽開始後,鬥雞便隨著賈昌的指揮鞭,進退周旋;而在鬥雞結束後,這些雞便排著齊整的隊形,隨賈昌返回雞坊。這不僅是激烈的鬥雞比賽,而且也是出色的馴雞表演。同時,唐玄宗還會讓宮廷樂隊全部出動,後宮佳麗也紛紛現身。開元初年,唐玄宗經常在退朝之後和兄弟諸王進行鬥雞。此後,他還專門設立了“鬥雞供奉”,命衛尉少卿王准擔任。為了在途中消遣,他平時乃至出行時都要帶著那些久經訓練的公雞。

據史料記載,開元十三年,玄宗在封禪泰山時,便命賈昌帶300只雞隨行,以供其玩樂。這些雞耗費了大量錢財,還給途中的百姓增加了許多負擔。玄宗對賈昌寵愛非常,賈昌父親去世後,玄宗恩准賈昌護送其父親的靈柩回歸故里,其喪葬用品及車門等物皆由官府負責,還讓他“乘傳”返歸。所謂乘傳是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吃、住、行的一切費用皆有官府負責。由此可見,玄宗對賈昌的寵愛程度。賈昌長大後,玄宗還將梨園弟子潘大同的女兒作他的妻子。夫妻二人的日常用度皆由內宮支出,榮寵至極。

在唐朝,許多人因鬥雞而飛黃騰達,早在唐初就有此先例。杜淹寫了一首名為《詠寒食鬥雞應秦王教》的詩:寒食東郊道,揚鞲競出籠。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風。顧敵知心勇,先鳴覺氣雄。長翹頻掃陣,利爪屢通中。飛毛遍綠野,灑血漬芳叢。雖然百戰勝,會自不論功。”這首詩生動地記述了秦王李世民寒食節觀賞的一場鬥雞賽事,得到了李世民的喜愛。杜淹並隨之得到重用,官至吏部尚書。當然杜淹仕途的順遂主要靠個人的能力,但是這首描寫鬥雞的詩無疑給他帶來了重要的契機。

在唐穆宗時期,臧平因鬥雞而致富,一隻雞價格高達200萬。據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支動》載:“威遠軍子將臧平者,好鬥雞,高於常雞數寸,無敢敵者。威遠監軍與物十匹,強買之,因寒食乃進十宅。諸王皆好鬥雞,此雞凡敵十數,猶擅場怙氣。穆宗大悅,因賜威遠監軍帛百匹。主雞者想其踱距,奏曰:‘此雞實有弟,長趾善鳴,前歲賣之河北軍將,獲錢二百萬。”唐代鬥雞馴雞發達,社會也為此付出了世風靡廢的巨大代價。一些小人憑藉鬥雞而發跡,橫行鄉里,正如李白在《古風》詩中所雲,“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蜺,行人皆怵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