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軍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到底為何發出這樣的戰爭宣言?

抗日戰爭爆發前,裕仁天皇問陸軍大臣的杉山元:“解決中國事變,需要多長時間?”,杉山元說只需要一個月。而一個月後,戰況卻和預想的大相徑庭,光是一個淞滬會戰就打了三個月。

於是裕仁天皇又說了一句:“即使與支那發生戰爭,兩三個月就解決了。”日本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言論,就是源自於此。結果,日本不僅沒有滅亡中國,還陷入了戰爭的泥潭。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最初將事件定義為“北支事變”,希望把盧溝橋事變作為第二個九一八事變,

達到繼續蠶食中國領土的目的。

而日本大本營內部出現了作戰方案的爭議也說明了這一點。戰爭指導課建議動員十五個師團、軍需儲備物資的一半、戰費五十億日元,戰爭持續半年,戰域限制為黃河以北。但這個方案因為太花錢而被否決。

否決該案的理由相當簡單,既然高層都把事件定義為第二個九一八事變,為區區一個局部衝突搞這麼大動靜幹嘛?最後作戰課的低成本方案被採納。日軍高層此時仍心存幻想,希望中國政府仍像九一八時仍然不抵抗,放任日軍進入華北。

無論是哪種方案,著眼點都只局限于肢解華北,只是戰爭區間有所不同。全面戰爭不會爆發,這是當時日本軍政人士的普遍共識。所以裕仁天皇問陸軍大臣幾個月可以解決中國事變,意思是問佔領華北需要多久,而不是滅亡整個中國。日本高層雖不聰明,但也還沒蠢到真以為三個月就可以滅亡全中國的地步。

但戰爭一旦爆發,就一發而不可收,兩個國家的戰爭機器都逐漸運轉了起來。中國和日本,這兩個東亞的鄰國,最終拼鬥了八年,才決出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