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成小學生用微信玩網游家長“進退兩難”

本報記者修孟青

三年級男孩小嘉的爸爸王先生告訴記者,

“最初我是同意兒子玩‘我的世界’這個遊戲的,因為它是一個益智的搭建類遊戲,有極高的自由度和創造性,在孩子剛開始玩的時候我發現他很有創造力,甚至比我玩的還好。但是,玩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就非常著迷,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想著遊戲裡的事情,比如吃飯時、做作業時都可能會隨時冒出一句和遊戲相關的話,又或者突然想到一個創建的新點子,這讓我覺得非常擔憂,
擔心他越來越上癮。”

是疏還是堵 家長很糾結

目前,手機和網路已經開始改變小學生的學習娛樂和交往方式。一項調查顯示,小學生從不上網的只有17.6%,有55.2%的學生運用網路查資料,完成學習任務,有25.7%的小學生主要在網上打遊戲。隨著年級的升高,偶爾上網和從不上網的人數越來越少,而上網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教師建議家長多加監管

沙河口區知行小學書記王春在接受採訪時說,

“我的觀點是儘量不要讓小學生接觸手機和iPad一類的電子產品,一來是容易上癮、二來是對眼睛的負面影響非常大。近年來,小學生的近視率年年上升,患眼疾的孩子也越來越多。同時,提醒家長,千萬不要把電子產品當成‘電子保姆’,作為哄孩子的工具。”

父母的榜樣作用很關鍵

遼寧省心理健康教育協會會長楊子告訴記者,想要讓孩子遠離或少玩兒電子產品,

父母的榜樣作用很關鍵。因此,下班回家後,爸爸媽媽們最好將手機和iPad等放一邊,好好地陪伴孩子讀書或遊戲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癮的最理想途徑。

對於低年齡的孩子來說,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爸爸媽媽可以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來一場家庭遊戲、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畫畫、或者帶孩子外出散步等。

至於是否讓孩子玩電子產品,每個家庭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父母的個人原則而定。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單方面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父母可以和孩子召開家庭會議共同商討,規定好玩的時間和原則,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於遵守。

■家教指南

對孩子說“不”要做到三點

第一,設置清晰的界限

父母可以為孩子設置清晰的界限,

幫助他們理解在不同的情況下,什麼樣的行為才是恰當的,父母對他們的期待是怎樣的。比如,在公眾場合吃飯恰當的行為是什麼,和在家裡可不一樣。

一個小孩對父母的期待理解能力有限,在他進入這個場景之前可能已經忘記了父母告訴他的事情。所以父母也要接納孩子有時會忘記,需要反復的告知孩子你對他的期待。

第二,讓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感受

對孩子來說,聽到他們說了什麼,看到他們的感受,瞭解他們的需求,並且對此作出回應,是最有力、最自然的激勵。

所以,孩子因為難過、憤怒、傷心而發脾氣或者苦惱的時候,其實是希望你能夠關注到他們。這時你需要讓他們知道你已經關注到他了。你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你有難過的權利。我可以在這裡陪你。”

第三,給孩子一個拒絕的理由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一些消極的、貶損的話,卻不解釋原因,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很可能變得非常叛逆,對父母充滿怨恨。

如果你對孩子說“不”的時候能夠用尊重的態度給他一個解釋,也給孩子表達他自己觀點和感受的權利,說“不”就不是一個消極的反應。

當孩子們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時,他們會更容易遵守父母設定的規矩。(楊子)

對孩子來說,聽到他們說了什麼,看到他們的感受,瞭解他們的需求,並且對此作出回應,是最有力、最自然的激勵。

所以,孩子因為難過、憤怒、傷心而發脾氣或者苦惱的時候,其實是希望你能夠關注到他們。這時你需要讓他們知道你已經關注到他了。你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你有難過的權利。我可以在這裡陪你。”

第三,給孩子一個拒絕的理由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一些消極的、貶損的話,卻不解釋原因,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很可能變得非常叛逆,對父母充滿怨恨。

如果你對孩子說“不”的時候能夠用尊重的態度給他一個解釋,也給孩子表達他自己觀點和感受的權利,說“不”就不是一個消極的反應。

當孩子們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時,他們會更容易遵守父母設定的規矩。(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