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知識IP,如何上線你的第一堂語音課程

一、上線語音課程的基本流程:

結識編輯,打磨產品

打算上線產品之前先問問自己:如果我要分享的話,我要分享什麼?有什麼主題?之前川叔以為,我做了100演講,300小時職場分享,上線個課程應該沒問題吧!可真的實際操作才發現點狀的思維和帶狀的思維是不一樣的。講場演講能講好一個點,但是要變成系統的7節或者10節課,是有難度的。

所以選題的切入點很重要,但在那之前搭建你的知識系統和邏輯更重要,如果你想明白了再找編輯,

溝通起來會更順暢。沒想明白的話,編輯會通過不斷退稿和溝通,打磨你。

此外你要至少聽過別人的喜課,有一個成型的想法,不能把負責人當成客服。,問來問去。

尋找小而美的切入點。

小川叔本來要是做的是職場課程,被編輯說選題範圍太大,經過了3稿,才打磨出“職場第一次”這個切入點。“小川叔陪你走過職場第一次”,主要面向初入職場和剛剛當領導兩個人群。

小川叔做為一名七年曾換過六份工作,轉了三次行業的職場老司機,我非常理解職場新手的感受,我也會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資源,幫你把第一步走的穩一點,第一次嘗試都需要勇氣,哪怕走幾次彎路,也好過原地踏步。

或許你會面對失敗,或許你希望求助。我樂意做那個在你身邊為你鼓掌的人。

讓改變從現在這一刻的決定開始。

二、錄製過程以及節目包裝形式:

工具推薦:

1)德勝牌話筒,套裝300-400元。亞馬遜+京東有售。

2)錄製軟體:Cool Edit Pro 2.1有漢化版。

你主要會用到程式:

降噪:還原聲音質感,保持背景音乾淨。

分軌:以用不同的音軌形式錄製,幹音一個軌道,背景音樂一個軌道,方便後期製作。

剪輯:刪掉一些講跑題的地方,或者口頭語。

節目的形式:

放入有一些小的提示音和場景模擬。這樣使得節目有變化,不會太枯燥。

加入其他人或者自己扮演多人的場景類比對話,

豐富課程的聽覺效果。

如果是一個人一直叨叨,10分鐘左右聽眾就會厭倦。所以以10分鐘為週期,加入一些變化性的東西。

幾個tips:

1)嘗試用小單元的形式(上半場、下半場),這樣你講開了以後,大家聽起來不累。一個小單元7分鐘或10分鐘。

2)插入對話情景劇。然後再點評。

經過了編輯的篩選,開始錄製第一期,錄製完以後,編輯會審稿。總體需要3-5次磨煉,才能正式通過。

三.內容劃重點:只會演講不會做課程怎麼辦?

小川叔也經歷過這個過程。

1、如果你跟編輯勾搭得比較好,他可能會告訴你,我們現有的平臺,關於你這個門類,已經上線了哪些。你要拋去已有的門類,進一步聚焦。

特別提示:尊重編輯的意見,他代表了平臺的態度。變現要面對市場。編輯的意見常常來自於市場。

2、儘量有數位化的東西(五招教你職場xx術),倒逼你形成步驟,每個步驟有一個關鍵字。

3、嘗試用場景化的東西,比如新手媽媽。有了場景化,才能細分。

四.製作劃重點:好不容易學了軟體怎麼還是覺得節目無趣?

很多沒有錄音經驗的人,寫了逐字稿以後,會把稿件當做演講稿,或者讀課文一樣讀。這樣是不行的。

小川叔曾經幫一些老師做過節目包裝參謀。

比如一堂教你學英語的課程要如何做的有趣呢?小川叔給了幾個建議:

1)把課程設置成幾個小欄目。除了常規問候,放一段電影原聲重播,用不一樣的聲音來打破節目的呈現方式。原聲重播可以是1-3分鐘,引發別人的興趣。從這段原聲出發學會這句話以及裡面的單詞、發音。

2)在進行五六分鐘正常的教學之後,插入一些大咖或網友朗讀的經典臺詞或者詩歌當做串場,也給學院秀一下的機會

如果你的聲音特質不是特別好,不妨使用更碎片化的方式,讓自己的節目元素多元一些,比較容易讓大家進入環境。

五.聲音劃重點:如何善用你的聲音,打造虛擬形象

你最具有辨識度的是你的聲音。聲音是你的介質。

我的普通話不好怎麼辦?

1、熟悉自己的聲音。

人有頭腔共鳴,所以你其實不知道自己的聲音在別人耳中是怎樣的。每天給自己錄一段聲音,反復聽,熟悉自己的聲音。

2、訓練發聲方式和說話節奏。

80%的人的聲音特質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發聲方式和說話節奏。

聲音上揚,聽起來很像上午,有活力。聲音下降的時候,稍微低沉一點,聽起來很像晚上,比較走心。

當你的聲調升高的時候,語速可能會加快,聽起來活力四射、很有激情。聲調下降的時候,聽起來語重心長,像晚間節目。

你要用自己原有的聲音不斷練習:嘗試說快,說慢不同的表達方式,多揣摩幾次,你就能找到你錄節目說話應該有的樣子。

3、打造聲音第一印象。

聲音是有形象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問候方式。一樣的問候重複很多遍,不是矯情,而是固定成為你的標籤。

聲音形象就像老朋友,對於新人來說,打招呼是確定自己的初次印象,而重複打招呼會讓第二次聽到你聲音的人有熟悉感,(比如,嘿,你還在麼?你還好麼?我是小川叔,現在北京。)

一旦固定下來,就像你的Slogan。這句話讓大家熟悉了,你的名字也讓大家熟悉了。

4、根據自己的聲音特質進行調整。

每個人的聲音不一樣,有的人尖一點,有的人扁一點,有的人低一點,有的人渾厚一點。這跟聲音特質有關,也跟你有沒有好好琢磨有關。

聲音尖的人說話快了,會顯得咄咄逼人,但放慢一點說,會顯得知心、善於傾聽。

比如,奇葩說的羅振宇,他的聲音比較低沉,聽著靠譜,而張泉靈的聲音偏尖,高音會抖,有點尖刻。但是語速放慢以後,聲音的尖銳感就減弱了。

小川叔平時說話語速快、音訊高,聽久了會累。節目中會刻意調低音量、放慢節奏,營造走心的形象。

聲音跟外表一樣,都是可以塑造的。你可以問問自己:我要塑造的這個形象,跟我的喜課內容相匹配嗎?比如振奮人心的題材,就需要高亢的聲音。

2、儘量有數位化的東西(五招教你職場xx術),倒逼你形成步驟,每個步驟有一個關鍵字。

3、嘗試用場景化的東西,比如新手媽媽。有了場景化,才能細分。

四.製作劃重點:好不容易學了軟體怎麼還是覺得節目無趣?

很多沒有錄音經驗的人,寫了逐字稿以後,會把稿件當做演講稿,或者讀課文一樣讀。這樣是不行的。

小川叔曾經幫一些老師做過節目包裝參謀。

比如一堂教你學英語的課程要如何做的有趣呢?小川叔給了幾個建議:

1)把課程設置成幾個小欄目。除了常規問候,放一段電影原聲重播,用不一樣的聲音來打破節目的呈現方式。原聲重播可以是1-3分鐘,引發別人的興趣。從這段原聲出發學會這句話以及裡面的單詞、發音。

2)在進行五六分鐘正常的教學之後,插入一些大咖或網友朗讀的經典臺詞或者詩歌當做串場,也給學院秀一下的機會

如果你的聲音特質不是特別好,不妨使用更碎片化的方式,讓自己的節目元素多元一些,比較容易讓大家進入環境。

五.聲音劃重點:如何善用你的聲音,打造虛擬形象

你最具有辨識度的是你的聲音。聲音是你的介質。

我的普通話不好怎麼辦?

1、熟悉自己的聲音。

人有頭腔共鳴,所以你其實不知道自己的聲音在別人耳中是怎樣的。每天給自己錄一段聲音,反復聽,熟悉自己的聲音。

2、訓練發聲方式和說話節奏。

80%的人的聲音特質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發聲方式和說話節奏。

聲音上揚,聽起來很像上午,有活力。聲音下降的時候,稍微低沉一點,聽起來很像晚上,比較走心。

當你的聲調升高的時候,語速可能會加快,聽起來活力四射、很有激情。聲調下降的時候,聽起來語重心長,像晚間節目。

你要用自己原有的聲音不斷練習:嘗試說快,說慢不同的表達方式,多揣摩幾次,你就能找到你錄節目說話應該有的樣子。

3、打造聲音第一印象。

聲音是有形象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問候方式。一樣的問候重複很多遍,不是矯情,而是固定成為你的標籤。

聲音形象就像老朋友,對於新人來說,打招呼是確定自己的初次印象,而重複打招呼會讓第二次聽到你聲音的人有熟悉感,(比如,嘿,你還在麼?你還好麼?我是小川叔,現在北京。)

一旦固定下來,就像你的Slogan。這句話讓大家熟悉了,你的名字也讓大家熟悉了。

4、根據自己的聲音特質進行調整。

每個人的聲音不一樣,有的人尖一點,有的人扁一點,有的人低一點,有的人渾厚一點。這跟聲音特質有關,也跟你有沒有好好琢磨有關。

聲音尖的人說話快了,會顯得咄咄逼人,但放慢一點說,會顯得知心、善於傾聽。

比如,奇葩說的羅振宇,他的聲音比較低沉,聽著靠譜,而張泉靈的聲音偏尖,高音會抖,有點尖刻。但是語速放慢以後,聲音的尖銳感就減弱了。

小川叔平時說話語速快、音訊高,聽久了會累。節目中會刻意調低音量、放慢節奏,營造走心的形象。

聲音跟外表一樣,都是可以塑造的。你可以問問自己:我要塑造的這個形象,跟我的喜課內容相匹配嗎?比如振奮人心的題材,就需要高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