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貴州侗族飲食習慣,講究“無菜不醃,無菜不酸”,可惜傳統已不再

飲食習慣是受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以及人們生理的需要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就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即使是同一個民族,也會因為居住區域的條件不同,

形成不同的飲食習慣。貴州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地貌起伏大,山勢複雜,山谷幽深,交通不便。在貴州的廣大農村地區,在過去由於受環境影響,在傳統農耕生活中人們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即為了保存食物的食用週期,發明了“醃酸”方法長期保存剩餘的食品。

貴州的侗族有“無菜不醃,無菜不酸”的說法,酸菜製作方法獨特,醃制工藝分桶醃和壇醃。醃制酸味種類繁多,如:豬、牛、鴨、鵝、魚、白菜、黃瓜、蘿蔔、生薑、蔥頭、芋頭、豆類等等皆可入壇、桶醃酸。壇酸稱為“葷酸”,桶酸稱為“素酸”。

貴州侗族飲食由主食和副食兩大類構成。

主食以大米(糯米和粳米)為主,適當輔以玉米、大麥、紅薯、土豆以及黃豆等,日常生活中侗族人對糯米的需求量很大,除食用外,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還用糯米製作成各種粑粑。走親訪友、看望老人,也要攜帶糯米粑當作饋贈禮品。待客祭祖以糯米飯為上品,糯米的用途廣泛。副食主要有自己種和野生的蔬菜,如:青菜、白菜、蘿蔔、南瓜、冬瓜、黃瓜、黃豆、綠豆、蓮花白、胡蘿蔔及各種野菜和水果等等;還有家養和野外捕獵的各種動物,
如:牛、羊、雞、鴨、鵝和山雞、野兔等等。

侗家人的飲食結構是一日三餐,也有部分地區日食四餐,即兩茶兩飯,兩茶是侗族民間特有的油茶,它是用茶葉、米花、炒花生、炒黃豆、炒玉米、糯米飯、陰米、肉、鹽、蔥花、茶油等材料混合製成的,

同時油茶也是侗族待客的佳品,不管紅白喜事必煮油茶。四餐的中間兩餐為正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吸收了很多的外來文化,在經濟上和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時侗家人對自己物食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以前的許多飲食習慣在不斷的發生變化。

飲食結構及飲食內容改變,以前的一日三餐的飲食結構及飲食內容已經改變。大部分稻田分佈海拔較高的地方,水資源不足,稻田有水期短,種植糯米產量少,人們的溫飽問題得不到解決,而粘米在稻田裡生長時間比糯米短,同時粘米需水量也比糯米少,種植粘米比糯米產量高很多,這就是為什麼要強行推行“糯改粘”得原因。到雜交水稻的年代,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遠遠超過糯米的面積,人們的飲食也漸漸由“兩副一主”向“兩主一副”轉變,糯米就逐漸退出了侗家人的主食舞臺。專門供應早餐用的早茶和晚餐的菜飯,在人們對自己物食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情況下,漸漸地從日常生活中退下來,早餐被方便又營養的麵條、包子、米粉、豆漿、牛奶等取代。

同時,各種酸食慢慢被人們淡化。貴州侗族人好酸食是受到環境的影響,以前他們所生產出來的農作物均為自給自足,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貴州廣大侗族農村的農產品已經走向市場,在他們的潛意識裡以前製作酸食是非常浪費的,因此酸食越來越被人們淡忘,人人都有追求“新鮮”的取向,許多祖專下來制酸食的秘方在不斷的流失,但醃肉和醃魚還一直保留著,作為待客的佳品。

嗜好糯米食品的習慣漸漸淡化。90年代之前除了逢年過節、紅白喜事要製作各種糯米食品外,走訪親戚、看望老人等也要攜帶糯米食品當作饋贈禮品,現在日常生活中糯米食品是很少看到的,走訪親戚、看望老人等攜帶的禮品逐漸被各種補品所代替。

飲食禮俗發生改變。以前寨上來客人,全寨要辦“合擾飯”進行款待,各家各戶把自己家最好吃的都拿出來,供大家品嘗食用。為了讓大家都能吃上,侗族人使用轉轉菜的方式已成為過去。而現在隨著物質條件改善,這種習慣逐漸消失,同樣熱鬧的場景也逐漸消失。

文|夜郎君

瞭解貴州,點擊關注夜郎春秋

種植糯米產量少,人們的溫飽問題得不到解決,而粘米在稻田裡生長時間比糯米短,同時粘米需水量也比糯米少,種植粘米比糯米產量高很多,這就是為什麼要強行推行“糯改粘”得原因。到雜交水稻的年代,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遠遠超過糯米的面積,人們的飲食也漸漸由“兩副一主”向“兩主一副”轉變,糯米就逐漸退出了侗家人的主食舞臺。專門供應早餐用的早茶和晚餐的菜飯,在人們對自己物食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情況下,漸漸地從日常生活中退下來,早餐被方便又營養的麵條、包子、米粉、豆漿、牛奶等取代。

同時,各種酸食慢慢被人們淡化。貴州侗族人好酸食是受到環境的影響,以前他們所生產出來的農作物均為自給自足,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貴州廣大侗族農村的農產品已經走向市場,在他們的潛意識裡以前製作酸食是非常浪費的,因此酸食越來越被人們淡忘,人人都有追求“新鮮”的取向,許多祖專下來制酸食的秘方在不斷的流失,但醃肉和醃魚還一直保留著,作為待客的佳品。

嗜好糯米食品的習慣漸漸淡化。90年代之前除了逢年過節、紅白喜事要製作各種糯米食品外,走訪親戚、看望老人等也要攜帶糯米食品當作饋贈禮品,現在日常生活中糯米食品是很少看到的,走訪親戚、看望老人等攜帶的禮品逐漸被各種補品所代替。

飲食禮俗發生改變。以前寨上來客人,全寨要辦“合擾飯”進行款待,各家各戶把自己家最好吃的都拿出來,供大家品嘗食用。為了讓大家都能吃上,侗族人使用轉轉菜的方式已成為過去。而現在隨著物質條件改善,這種習慣逐漸消失,同樣熱鬧的場景也逐漸消失。

文|夜郎君

瞭解貴州,點擊關注夜郎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