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洲際反導能力到底有多強?專家做出詳細解讀

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5月30日宣佈,美軍首次洲際彈道導彈攔截測試獲得成功。

有人或許感到驚訝,美國的各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已經服役多年,甚至連衛星都擊落過,為何到現在才進行首次洲際彈道導彈攔截試驗?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有多難?

專家表示,美國目前投入使用4類反導系統,包括地基中段防禦系統(GMD)、海基中段防禦系統(“宙斯盾”與“標準-3”攔截彈組合)、末段高空區域反導系統(“薩德”系統)和用於末段點防禦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

其中只有GMD是針對遠端和洲際彈道導彈的,其他幾種反導系統在設計時,均未考慮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按照美國標準,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為洲際導彈。

之所以只有GMD才具有洲際導彈攔截能力,是因為相對于攔截中遠端彈道導彈,

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存在至少兩大難點。該專家表示,首先是飛行速度快。決定彈道導彈射程的一個關鍵指標是飛行速度,速度越快射程越遠,射程1.3萬公里洲際彈道導彈的速度約為22馬赫。而速度一高,就壓縮了預警、跟蹤、攔截等環節的時間,而且導彈和目標交匯時速度高達30-40倍音速,對於導彈導引頭的跟蹤和最後的動能殺傷都帶來極大困難。第二點是飛行高度高。
例如,美國“民兵”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道頂點高度超過1300公里,大部分飛行段的彈道高度超過500公里,這是“標準-3”Block1系列無法達到的攔截高度。

美國的GMD系統的攔截彈GBI也在不斷升級改進之中,為首次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創造了條件。GBI攔截彈可以視為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為助推火箭,第二部分為火箭頭部的“大氣層外動能殺傷器”(EKV)。在綜合飛行試驗階段,GBI主要使用基於“民兵-2”洲際導彈第二級和第三級發動機組成的助推火箭,其末段速度約為7倍音速,而正式版本的GBI末段速度超過20倍音速。而其EKV戰鬥部也不斷改進,目前已經升級到CE-2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