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陳道明 徐靜蕾 寧遠:像一朵無用的花鄭重其事地盛開

文藝女神甯遠又出書了。

這次是《有本事文藝一輩子》。

她曾是媒體人,擔任過電視臺記者、編導、主播、製片人,

獲得中國主持人最高獎“金話筒”獎。

2008年汶川地震時,她在四川電視臺做新聞主播,連續幾個通宵堅守直播台,面對鏡頭,幾度哽咽,被網友譽為“最美女主播”。

事業鼎盛時,她急流勇退。

辭職,去鄉間租地,閒時種花畫畫,做“草木染”。

春花秋月,田園牧歌。

寧遠從小就長在鄉村,最愛做手工,想當售貨員,因為可以吃好吃的、穿漂亮衣服。

不滿五歲上學,輾轉過三所小學、兩所初中。

初中畢業後,放棄讀重點高中的機會,去一所師範中專學習小學美術教育,一心想教書。

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她突然想考大學,於是讀了十五天高中,就去高考。

考上了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主持系。

她最喜歡的就是讀書。

“看書會很有安全感,而且有一種驕傲在裡面。我在看書這件事上找到自信,找到一個可以支撐我的東西。”

她喜歡《月亮和六便士》,在讀書筆記裡寫:

要記得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這個世界就像頭頂上夜空中的月亮,

它不耀眼,卻散發著寧靜又平和的光芒。

滿地都是六便士,可她抬頭看見了月亮。

她喜歡的狀態,是“一本正經地玩耍,像一朵無用的花,鄭重其事地盛開。”

另一位資深文藝女青年,是徐靜蕾。

老徐自稱“手藝人”,愛做手工,愛畫畫。

前兩天還在頭條,發了一幅小船的油畫。

配字:木已成舟。

評論裡有人笑她,繪畫水準停留中學階段,她也不睬。

做些無用但喜愛的事,自得其樂。

雖未隱居,卻把自己活成一位隱士。

說來有趣,老徐曾花一年多,一針一線縫製了170多個包,幾百件小飾品。

她說:“手工是最好的休息,專下心去,

什麼事都忘了。”

粉絲笑她做工廉價,有失“大牌”身份,她笑笑:

“你可以否定我的‘才華’,但不要否定我的辛苦嘛!”

沒有人不喜歡現在的老徐。

與十年前相比,她更舒展,也更放鬆。

她自己說:“十年前人繃得很緊,對外界有很多防備,對這個世界有很多不相信。十年後反而更天真,相信更多美好,清楚自己身處何處。每天享受當下,而不是活在對過去的緬懷、對未來的焦慮中。”

邁入不惑,她比從前更通透。

在《圓桌派》裡一番談吐,更因豁達灑脫,圈粉無數。

身居鬧市,仍能詩意棲居。

心懷遠方,處處皆是遠方。

陳道明在演藝圈,是當之無愧的一股清流。

不喜社交,少有應酬,自嘲偏愛“巧以悅婦孺”之事。

聽說陳道明家有間屋子,專放糖人、面人,還有做木工、做縫紉的用具。

閒暇時,捏個面人,澆個糖人,為女兒縫件衣服,為妻子做個皮包。

多數時候彈琴,像《歸來》裡彈鋼琴的陸焉識。

也畫畫,不求門派。

也書法,不講章法。

也行走,不問終點。

不用特意做些什麼,只尋覓內心的安定。

“無用方得從容。”

兒時跟同學在成績上一較高下,後來跟同事在業績上你追我趕。

“有用性”是衡量一件事是否值得的終極標準。

佛家七苦之一,是求不得。

許多事,不是有用就必做,不是做了就必得。

多得是情非得已,求而不得。

與其掙扎在苦海裡,做一件有用而無果的事,

不如像一朵無用的花,鄭重其事地盛開。

最起碼,曾驚豔過自己的年華。

在《圓桌派》裡一番談吐,更因豁達灑脫,圈粉無數。

身居鬧市,仍能詩意棲居。

心懷遠方,處處皆是遠方。

陳道明在演藝圈,是當之無愧的一股清流。

不喜社交,少有應酬,自嘲偏愛“巧以悅婦孺”之事。

聽說陳道明家有間屋子,專放糖人、面人,還有做木工、做縫紉的用具。

閒暇時,捏個面人,澆個糖人,為女兒縫件衣服,為妻子做個皮包。

多數時候彈琴,像《歸來》裡彈鋼琴的陸焉識。

也畫畫,不求門派。

也書法,不講章法。

也行走,不問終點。

不用特意做些什麼,只尋覓內心的安定。

“無用方得從容。”

兒時跟同學在成績上一較高下,後來跟同事在業績上你追我趕。

“有用性”是衡量一件事是否值得的終極標準。

佛家七苦之一,是求不得。

許多事,不是有用就必做,不是做了就必得。

多得是情非得已,求而不得。

與其掙扎在苦海裡,做一件有用而無果的事,

不如像一朵無用的花,鄭重其事地盛開。

最起碼,曾驚豔過自己的年華。